本文目录一览:
车规级芯片断供影响持续,十余家传统车企按下暂停键?
是的,“芯慌”正成为最近半导体与汽车行业生产状况的最真实写照。从2020年12月初南北大众宣布国内减产,到海外车企在各国的生产基地相继按下暂停键,“芯慌”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扰乱汽车生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国际汽车制造商因芯片断供问题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最新数渗颂消息显示,福特汽车上周刚刚停止了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的生产,并削减了肯塔基一家卡车工厂的产量;通用汽车称,公司北美三家工厂的减产时间将分别延长到3月底和4月中旬。预计芯片短缺将使其2021年的获利减少15亿美元-20亿美元。
本田汽车也于近日宣布,因全球芯片短缺等供应链问题持续,公司位于北美的6座工厂的停工时间将延长;雷诺集团表示,芯片供应瓶颈将在第二季度达到顶峰,并可能导致雷诺集团的工厂停产,预计公司今年汽车产量或减少10万辆。
此外,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十余家车企都因为半导体芯片短缺纷纷宣布部分工厂被迫停产;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近日表态,芯片短缺预计将使大众汽车今年在全球市场减产高达10万辆。
扩展资料
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汽车产量减少百万薯郑辆级别:
据记者了解,一辆普通的家用车搭载的大小芯片高达百余枚。尽管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但每一颗都非常重要。不同于轮胎、玻璃等零部件的断供,生产和研发汽车芯片的头部供应商屈指可数,芯片头部供应商的断供将直接导致汽车厂商的成本骤增乃至减产停产。
“在车用微控制单元芯片市场,瑞萨电子的全球市占率约为30%。”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认为,就现阶段来看,来自瑞萨的出货停滞,预计将使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汽车产量减少百万辆级别。
“车规芯片采购价格低,同样的晶圆做消费电子供应利润高,在产线排满的时候,没有晶圆厂会把产能让给汽车厂。”林示表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远程办公使得市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芯片的需求增加,也一定程度地挤占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半导体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芯片断供潮风波再起 十余家传统车企按下暂停键喊禅
重启·芯片篇:汽车停产、手机涨价,芯片短缺为何引起这般震动?
在这则新闻前,秦同学就已经知道市场上出现了“芯片荒”,为此也曾有过报道,但反想不大,似乎整个 社会 只陷入在如何让芯片尽早国产化的圈子中,而不关心芯片稀缺带来的价格问题。直到这次蔚蓝的停产以及今年各手机厂商发布的手机新品集体“涨价”,民众才重新想起了自己的钱包,关心起这次“芯片荒”带来的芯片价格上涨。
其他的厂商也是如此,这些厂商的工作人员也向秦同学反映,包括芯片在内等原材料都有上涨,导致手机价格上涨。
既然了解到了“芯片荒”作为此次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上涨的主推手,那么又是什么引起了此次的“芯片荒”呢?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疫情”的影响,但是单单归咎于疫情又过于笼统,那么究竟疫情是影响了哪些方面,带来芯片行业如此如此巨大的震动?
缺货原因一:疫情持续,带来芯片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不畅
因为隔离的需要,很多上游厂商不得不停工,于是交货时间从原来的1-3个月变成了3-6个月。而在之前全球化顺利运作的情况下,终端产品的厂商都在尽量压低库存,减少不流动资金的占比。
芯片行业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全球各地疫情状况的不同必然影响整个行业的运行状态。目前的情况是,8英寸和12英寸这两种使用量最大的晶圆全面缺货;负责传输功率的MOSFET缺货,和供电相关的部分就没法完成生产;钽电容广泛缺货,于是和庆尺让滤波有关的电路就没法生产;还有,负责芯片多层次连接的“ABF基板严重缺货”。
这还只是目前芯片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像其他因素比如:与去年同期比,PVC这种基础原料的价格涨了60%,玻璃的价格涨了40%,铁、铝、塑料、纸箱的价格涨了30%,运费涨了35%。
于是乎,大家应该能了解到,目前电子产品的前端和终端保障全都出了问题,于是今年电子类产品的供货源头可以说是一团糟。涨价是不可避免的。。
缺货原因二:恐慌性的囤积
就像是我们疫情期间在新闻中看到“大量民众囤积卫生纸”一样,疫情给厂商带来的恐慌也让厂商,为了保障可能的稳定供货,还是要把库房塞满了库存。于是,一些从前尽量削减库存的厂商就把仅有的产能吃掉了,原料变成了暂时还不会成为产品的库存半成品。
在新闻里看到像小米这样没有自有工厂,对库存坪效要求极高的企业,也开始向市场表明要提高产品利润率用于,提高库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目前市场对于关于芯片等生产要素的稀缺是多么的“恐慌”。
缺货原因三:2020年后不同产业对算力的需求显著增加
如果说对算力的需求方面,大家显而易见会想到手机和PC,也没有意外,手机在2021年随着更高性能包括:无线充电、5G基带、音频、NFC芯片和很多摄像头模块等这些新增性能,对算力的需求也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高算力芯片。
但是,今年不仅仅是手机,随着特斯拉带动的电动 汽车 发展, 汽车 也需要更多的芯片。从前的 汽车 芯片主要控制发动机和车内电子设备,但是2020年的新车都带有辅助驾驶功能,还新增了电池管理、驱动力和制动力的控制、转向控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芯片,远比之前对芯片的需求量大。
缺货原因四:金融方面以及投机影响
这困雹方面主要是因为金融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截止目前,新增货币14万亿美元,增加了如此巨大的现金,必然会引起包括大宗商品、金融资产的涨价。
尤其是比特币,就秦同学截稿之日当天1枚比特币的价格是59287美元,相信近期就会涨到6万美元。对币圈有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比特币需要计算机通过算力进行“挖取”,尤其在储量日渐下降的今天挖比特币需要更强大的算力。于是乎,在比特币市值的趋势下,从誉局去年到今年,“币圈”挖矿队伍越来越庞大,由于对算力芯片的需求,也就带来C端对显卡的需求。秦同学有个朋友,去年11月在闲鱼上卖出一张已经使用两年的AMD显卡,当年买的时候是8000元,竟然以7500元的价格就卖出了!当问买主为什么以这么高的价格收购,买主表示他是用来“挖币”的,而且现在买不到显卡。
究其以上原因,应该就是引起此次“芯片荒”的原因了,无论是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问题,还是“挖币”的需求。总而言之,“芯片荒”带来的芯片价格上涨应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至于何时“芯片荒”现象才能结束,就秦同学估算至少也应该到2022年。今天关于芯片的探讨就此为止,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文/秦同学)
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向如何?一文纵览海内外龙头答案
《科创板日报》(编辑 郑远方)中国电动汽车需求高涨:瑞萨进军SiC功率半导体市场,拟重启停产近10年的工厂, 日前,全球半导体厂商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中国电动汽车需求高涨:瑞萨进军SiC功率半导体市场,拟重启停产近10年的工厂的同时,也展开了2022年行业展望。
通过10家公司财报及电话会议内容——包括英飞缓首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瑞萨电子5家IDM厂商,台积电、格芯、中芯国际3家晶圆代工厂商,以及ASML、Lam Research 2家设备厂商,《科创板日报》整理出各家对2022年行业走向的大致判断。
总体上,虽说“缺芯渐入尾声”的疑虑已笼罩市场多时,但从多家厂商的表态来看, 目前库存水平仍远不及预期,产业链依旧难以摆脱供应短缺。
针对芯片供应短缺具体结束时间,各家答案培让不尽相同。乐观者如英飞凌认为,有望在今年告别芯片短缺;而恩智浦却给出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今年难以收尾。
ASML则认为无需担心供需反转,其指出半导体增长前景的确需要大幅扩产;同时,行业自身会设法避开供应过剩,以“维持一个无障碍、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 此前“需求分化”的消息也得到进一步论证。 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作出了“景气分化、不同应用领域需求各异”的判断;中芯国际还提出,地区需求也将分化。
下游需求极为强劲,多家企业手握大额订单,远高于产能规划水平。细分领域中,车用芯片则成为各大厂商一致看好的领域。
【整体订单情况】
部分厂商已透露目前具体在手订单/预付款金额,从“订单能见度高”、“订单量远超供应”等乐观表述中,不难看出需求高涨的盛况依旧。
英飞凌:
新签订单大幅超过取消的订单量。不过公司也提醒,部分订单或意在防备短缺,因此随着供应改善、重复下单取消,未来几个季度这一订单金额或将大幅下降。
恩智浦:
在手订单已远远超过供应能力,能见度达2023-2024年,目前“没有任何订单取消或改期”。
意法半导体:
订单能见度较高,在手订单超过18个月水平,远高于公司目前及2022年规划产能。
瑞萨电子:
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额超过1.2万亿日元;2022全年已确认订单也在增长。
台积电:
截至2021年底,已收到67亿美元预付款。总体来说,来自IC设计与IDM委外等订单增加,“晶圆代工今年会是个好年”。
【库存】
• 恩智浦:
2021年Q4,库存水位进一步降低;渠道库存水位也小幅下降至1.5个月。恩智浦预计,2022年供需情况将于2021年类似。
• 德州仪器:
2021年Q4,德仪库存水位为116天,较前一季度高出约4天水平,但仍低于公司130-190天的目标。
【 汽车 芯片】
在本次统计的10家企业中,除设备厂商之外,其余所有公司均表现出对 汽车 业务增长的强烈信心。
整体上,2021年半导扰中数体厂商 汽车 芯片业务营收已有较大增幅,2022年也已获新订单在手。未来电动化、智能化仍是这一市场的两条增长主线:电动 汽车 方面,驱动因素包括充电基建、动力电池电源管理芯片;智能驾驶方面,则包括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4D成像雷达等。
• 英飞凌:
汽车 芯片需求“远超”公司供给能力,库存水位也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指出,除电动/智能 汽车 本身之外,充电基础设施也是需求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
• 恩智浦:
得益于电动 汽车 及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 汽车 领域订单稳定性明显增强,公司2022年已有订单在手。值得注意的是,只要芯片短缺情况仍在持续,整车厂便会将芯片供应及自身产能优先供给高端车型,以获得更高盈利。
• 意法半导体:
今年车用芯片产能已售罄。预计未来85%的 汽车 芯片将落在16nm-19nm制程。
• 德州仪器:
2021年全年,工业、 汽车 两大领域将是德仪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 瑞萨电子:
汽车 领域业务增长驱动力强劲,包括车规级MCU等相关芯片配备数量增长、产品价格上涨、整车厂生产恢复、确保库存。
• 台积电:
预期2022年,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
• 格芯:
预计今年 汽车 业务会有季度波动,但总体依旧非常看好终端需求的强劲增长潜力;且部分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在4D成像雷达及动力电池电源管理方面开始发力,格芯有望受惠。
• 中芯国际:
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其余业务】
除 汽车 芯片之外,被提及的其余增长点则较为分散。其中,工业、物联网领域需求被提及频次相对较多,基建、数据中心、AI、元宇宙、碳化硅也受部分企业看好。不过,多数厂商预计,消费电子需求或将进一步疲软。
• 英飞凌:
今年SiC(碳化硅)业务营收将翻倍增长达3亿欧元,这一领域需求同样明显高于现有产能。
• 瑞萨电子:
工业/基建/物联网需求同样高涨,不过瑞萨预计,今年Q1其营收及客户需求量环比增幅将低于 汽车 芯片。
• 格芯:
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中,Wi-Fi 6、5G图像传感器、电源应用需求;通信基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物联网有望成为格芯2022年增长最快业务领域。
• 台积电:
细分应用市场中,某些市场强劲势头可能会放缓或调整。预期2022年,HPC、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物联网增速与公司水平一致,智能手机业务略低于公司水平。
• 中芯国际:
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缺乏发展动力,存量市场供需逐步平衡;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 Lam Research(泛林/科林研发)
AI、物联网、云计算、5G及元宇宙将成为强劲增长驱动力,全年晶圆设备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