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M43相机的未来会怎么样?我的看法是必须更正现有路线
2022年3月,M43阵营两大旗舰机都纷纷亮相。奥之心(奥林巴斯)的OM1,松下的GH6都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方向。结合各类信息来分析奥之心似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生态摄影上,特别是鸟类拍摄。松下则选择持续发力视频,给出了除没有相位对焦外接近最优解的视频机身。那么,两大厂家的行动会让M43有未来吗?我是这样看的。
OM1虽然有强大的连拍机能,但关键追焦从最新的评测中可知并未有多少的提升,这就导致和主流全画幅、APS-C画幅的比拼中始终无法进入第一梯队。而画质更是如此,较前代机型在未开启超解析下几乎持平,同时高ISO的可用性也是几乎一样。但是生态领域是动态的超解析几乎没有多少作用,高ISO可用性则更为关键,这能够保证有充足的快门速度来抓拍。当然,M43“赚长焦”这个观点由来已久,因为等效焦距可以*2,是否正确先不讨论,我用通俗(不那么严谨)的比较法,相同像素指旅旅CMOS下或许还可能,但现在OM1像素还停留在2000万,全画幅4000万已经近乎主流,更高像素机型也有很多,通过高像素带来的高细节高画质再裁切到相同大小还是好过M43原始画质,这样又怎么体现赚长焦呢?由此,很难想象在没有这方面进步下会有多少生态专业人士转而使用M43,同时又会吸引到多少人在一开始就选择M43作为自己的生态摄影器材。
松下一直有传闻会加入相位对焦,但是最新的GH6依旧没有,虽然DFD运用在拍照上并无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视频自动追焦上还是过于赢弱,即便在主体动作迟缓下来回在背景及主体间抽动也是很大问题,画面做不到持续连贯性就需要后期进行剪辑。但是,不得不承认,拍摄会议、短片、拼接等自动对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或对于手动对焦熟悉的人)而言,GH6是同等价位上最出色的。而且松下在这么多年投入视频领域开发,其拥有的拍摄附近也极为健全,这对考虑制作成本的中小工作室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次松下的定价策略性很强,相信镇竖这款机器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视频机。不过,虽然如此,今后是否能够依旧这么顺利就很难讲了,索尼、佳能等厂家也在不断发力视频机,同时在对焦上是全面胜出的,画质、规格则大家各有千秋,如果其他厂商同样下放技术到中低端产品后,松下如未在对焦上有改善也很难一直保持领域的占有率。另外,松下的拍照,高、中、低产品已经非常久时间没有更新,这是让人担忧的,是否会出现逐步放弃M43拍照市场让全画幅兼顾拍照、视频,M43专攻视频。
如果奥之心及松下依旧根据现在的路线行进,M43在拍照领域必然继续萎缩,最终可能会出现如同现今宾得一样,非常长时间才更新一款产品,直到被大众遗忘。不过,这不见得M43体系会全部死亡,在无人机空拍领域可能还是会依旧存在。
作为以拍照见长的厂商,奥之心继承了 奥林巴斯优秀的光学开发制造,需要走出一条主流的让大众认可的路线。虽然M43并非以画质见长,但其便携与高颜值其实是有深厚的粉丝基础的,完全可以在这上面发力。重拾中低端产品,目前各大厂商正在把资源往中高端倾斜,但不代表中低端产品没有需求。虽然手机 拍照很方便,但是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群体中一台好看的相机依旧拥有市场,朋友聚会、出游携带一台小巧轻携的相机放入包中是一个 时尚 也没有负担的选择,这里的市场非常庞大!另外,对于男性青年使用者一台价格适中的相机也拥有足够的吸引力,在独自出游或是和朋友一起进行城市旅行时一台小巧的相机绝对是加分项。当然,这部分人群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不太会去购买昂贵的高端产品,同时,他们对于相机的需求也未达到专业人士的那种对于画质、连拍等的高要求,为此开发系列高颜值中低端产品,辅以有效的推广能够很好的打开市场,吸引新人加入唯凳。在相机的开发上以Pen、EM5为重要方向,其中Pen开发两款一款入门级面向女性市场,一款中端面向对颜值与性能有需求的人群,EM5系列重新改用金属机身主打中端市场。在镜头开发上以中低端镜头为主,优化现有镜头,补全并更新F1.8系列定焦镜头,让这套系统给人以小巧、实惠、有趣、好玩的印象。
作为以视频见长的厂商,松下的视频产品一直具有强大的市场。应该尽快补齐对焦上的短板,给予大家一直想要的相位对焦。在拍照相机上,继续更新GX系列,作为中低端产品去开发。G系列拍照相机则定位于高端拍照机共享GH系列相机的技术,继续以实惠的价格,过硬的质量攻占市场。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超广镜头评测
【IT168 评测】M43系统最初发布的时候,最先要解决的痛点是可换镜相机的便携性问题。通过小巧的机身加上玲珑的镜头,以松下为代表的M43系统硬是从强手林立的单反战场抢出了一片天地。
可随着用户的增多,用户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专业级大光圈变焦镜头的开发也就提上了日程。
这支刚刚发布不久的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就是其中专业级超广镜头的典型代表。
究竟这支定位专业的镜头表现如何,还请大家跟我们一起往下看:
优点:
1、体积和重量控制的非常好,67mm标准口径方便搭配滤镜;
2、全金属用料放心,做工优秀手感扎实;
3、抗色散表现优秀。
遗憾:
18mm端最大光圈下边缘分辨率表现一般,需缩小光圈使用。
总结:
总的来说,这支镜头体积小巧、做工精良,各项光学素质表现优秀,是一直没有明显缺点的镜头;而其中,尤以8mm端光圈全程可用,可以满足M43用户星空拍摄的需求,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松下8-18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镜头。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设计做工点评
作为一支风光摄影的必备镜头,松下8-18mm镜头除了在小型轻量化下功夫,其在耐用性、可靠性方面的追老竖漏求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仅从外观、手感方面,我对这支松下8-18镜头几乎是无可指摘。
▲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整个镜头只有这一个手自动对角切换按钮,非常简洁
▲镜头滤镜口径67mm,属标准口径(与其他小三元一致),方便配置滤镜
▲镜头尾部为金属卡口、电子触点
▲徕卡设计的涂装相当耐看
▲镜头镀膜为紫青色
▲对焦环变焦环均为金属压花,耐用性想必会很不错
▲与松下GH5搭配,大小涂装都很协调
点评:几乎是无懈可击的设计,配上扎实的做工,这个不服真不行!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解析能力测试
超广角镜头最主要用途就是拍风光,因此镜头的中心和边缘的锐度表现都很重要。同时,由于这支镜头的长焦端等效焦距约为35mm(36mm),也可以用于人文拍摄。因此这支镜头大光圈下的分辨率表现,也就变得同样重要了。
我们采用实拍测试,100%放大截图的方式,看一下这支镜头在8mm端和18mm端的中心和边缘的分辨率表现。机身为松下GH5,ISO 200,截取范围如图中红框所示。
首先是8mm端,各挡光圈下表现如下:
然后是18mm端,各挡光圈下表现如下:
从100%放大截图可以看出,这支镜头8mm各档光圈下,中心边缘,除了小光圈F16、F22受衍射影响画质有所下降之外,全程保持高水准。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无可挑剔。
而在18mm端,这支镜头的中心部分依然是全程表现良好,但是边缘部分的大光纤亮圈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了,需要我们收小光圈值至F8才能展现出较高的解析力。当然,光圈F16之后受衍射影响,画质也会有明显的下降,不过这是数码相机目前的通病,平常注意不要使用这样小的光圈就好了。
点评:总的来看8mm端高度可用,18mm端表现中规中矩。而8mm端F2.8光圈可以用,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这支镜头拍摄星空,如下图(后面样张部分还有):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畸变测试
对于超广角镜头而言,镜头的畸变控侍烂制尤为重要。一支镜头要在一定的体积下做到完全没有畸变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要清楚:畸变越大,后期矫正时要牺牲的视角也就越多。在畸变控制和镜头体积控制之间,需要镜头设计师做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
依旧采用实拍测试,红色为参考用的直线。先是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该镜头的桶型畸变还是有的,不过不明显。像这种情况下开启镜头校正,视角损失不会很多。
而在18mm端,也就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儿的枕型畸变。像是这种水平的畸变,其实我们拍摄中都很难察觉得到,更是无需矫正了。
点评:这支镜头畸变控制不错,矫正画面畸变的成本很小。因此可以说这支镜头8mm超广视角完全可用,18mm拍摄人文等题材也无需矫正。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暗角测试
关于暗角,一支镜头只要暗角不严重到影响通光量,其实现在看来都不能算一种缺陷。掌握一支镜头的暗角特性并灵活运用,其实还可以让你照片的主体更加突出。
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松下8-18mm镜头的暗角表现,先是18mm端:
然后是是1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和18mm端,都只有最大一档光圈时出现了可见的暗角,且不甚明显,可以说这支镜头在暗角方面的控制,做的是恰到好处:喜欢暗角的人,拍摄时全程最大光圈就好了;不喜欢的稍微收一档光圈,暗角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点评:暗角方面区分的很明确,松下设计师很了解用户需求嘛。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色散测试
色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边”,通常只在明暗对比强烈,照片的高反差的分界处出现。通常只要不是很严重,数码时代后期都可以一键解决。
不过我们还是要来看一下,这支镜头的抗色散表现:
上面这张照片实在最大光圈下拍摄的,我们截取其100%放大截图(位置如图红框所示)看看:
可以看到,在明暗的分界处,一毛钱的色散(紫边)都没有。
同样,我们使用更小的光圈拍摄同一场景以及随后拍摄样片的过程中,也都从未发生过紫边现象。
到这里我们可以给个结论:这支镜头的抗色散水平非常的厉害。
点评:顶级的抗色散水平,我印象中上一支有如此抗色散水平的镜头,应该是索尼的100-400GM。
到此,全部测试完毕,最后是样张时间:
M43相机是什么?
4/3相机也称M43相机,以奥林巴斯为代表消息称松下即将推出入门级M43相机,预计奥之心6月发布新镜头的一种小型相机。
4/3系统(Four Thirds System,又经常直称为四三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照相机感光元件规格,由奥林巴斯(Olympus)与柯达(Kodak)共同设计研发并推广。是一种“可换镜头的小型数码相机”的新标准,依照这个标准生产的产品将像以往的单反相机那样可以更换镜头,像普通小型数码相机那样便携。
此规格针对数码单反和单电,目迹禅的在于使不同制造商之间生产的交换镜头产品可以无差错的组合使用。4/3系统的名称由来是其影像感光元件的成像圈被特别设计为三分之四吋(约33.87mm。不是对角线姿磨尘消息称松下即将推出入门级M43相机,预计奥之心6月发布新镜头!)与长宽比保持4:3的规格。大致上来说,影像感光元件必须位在成像圈正中央并且完全包络在内。
除消息称松下即将推出入门级M43相机,预计奥之心6月发布新镜头了标准的4/3系统之外,在2008年奥帕斯与松下又陆续公开了使用一种称为微4/3系统(Micro Four Thirds)新设计的新相机,并由松下率先量产(Panasonic Lumix DMC-G1)。微4/3系统使用了4/3系统的感光元件规格,但取消传统单反一定会有的游裂反光镜及五棱镜,直接以数位方式进行影像对焦,具有体积更精简、重量更轻巧的设计优势,同时影像亦接近单眼反射式相机的质素。
M42、M43相机
可能唯一的联系就是都能表示一种镜头卡口吧,虽然名字看上去很像,但其尘蠢实几乎就是两个东西。
M42严格来讲其实并不是某一类型的相机,而是指相机是使用的M42型通用卡口(42mm直仿野径的螺口)的,M42卡口标准是基于40mm螺丝口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在由蔡司依康提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这种备兄喊卡口标准当时非常流行,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的胶片单反相机都使用了这一标准,而使用这个标准的镜头就更多了,是历史上最常见的镜头卡口。
M43是Micro Four Thirds的缩写,其实应该写作M4/3,也就是微型的4/3系统规格,这是在4/3相机系统(Four Thirds系统,现在也被称为大43系统)上扩展演化出来的,由奥林巴斯提出,主要是为了将4/3系统小巧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因此在传感器设计规格不变的前提下,缩短法兰距,增加信号触点,缩小镜头卡口外径等等。最早的微单相机就是基于M4/3系统的。M4/3系统一直是以奥林巴斯、松下两家为主,其他品牌也有少量参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