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试验时爆炸是什么原因?
- 2、美国Space X星舰原型机试验时发生爆炸!这是怎么回事?
- 3、SpaceX星舰SN8着陆时爆炸,致其爆炸原因是什么?
- 4、似曾相识?值20亿的SpaceX星舰爆炸,为何是一片“叫好”
- 5、SpaceX星舰爆炸,马斯克的回应你怎么看?
- 6、首飞炸毁的马斯克“星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试验时爆炸是什么原因?
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试验时爆炸,火箭所搭载的三台发动机完成了点火、熄火,然后按照计划重新点火着陆的操作,然而火箭在返回发射台时,却出现了一个火球,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SpaceX工程师约翰·因斯布拉克(John Insprucker)在直播期间表示,本次试飞的绝大部分内容看起来都“非常良好”,在飞船试飞的过程中,工程师们收集了大量数据,能够为星际飞船的重新设计起到帮助。本次试飞中,火箭的飞行高度达到了10公里。
因斯布拉克说道:“我们展示了星际飞船的能力,即让发动机过渡到着陆状态,亚音速重启动看起来非常好和稳定。我们只需要在着陆方面再努力一下。”
扩展资料
延伸阅读——马斯克要在五年半内登陆火星:
从2019年1月开始,SpaceX开始了漫长的星舰原型测试道路。SN9爆炸的时候,SN10就矗立在不远处。
SpaceX在官网上写道,“这些试飞都是为了增进我们对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的理解和发展,该运输系统旨在长期载运机组人员和货物进行星际宏嫌飞行,从而帮助人类重返月球、前往火星及其他地方”。
近日,马斯克在一次讨论中提到,将在五年半内登歼灶陆火星。这也意味着,SpaceX接下来的星际飞船试验要抓紧了。按照计划,SpaceX将于2021年蔽改手至2022年间,进行1.0版星舰首次试飞;2023年,载人版星舰首次环月旅行;2024年,载人版星舰首次火星试飞。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试验又爆炸:触地前数秒炸成火球
美国Space X星舰原型机试验时发生爆炸!这是怎么回事?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舰”星舰原型机在试验时发生爆炸,这款原型机的三个引擎在点火之后关闭,然后再次点火准备按计划着陆,然而在返回发射台后却发生爆炸,这起事故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好宏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具体介绍:一、前期准备不充分。SpaceX的工程师因斯布鲁克在直播中表示,这次试验飞行的大部分环节都“看起来非常不错”,通过这次约10公里高的飞行,工程师们可以收集数据来改进“星舰”的设计。“我们只需要在着陆上多做点工作。”他说。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称,“星舰”原型机星舰原计划于上周进行试飞,但由于SpaceX违反了与联邦监管机构达成的公共安全协议,因此延迟了计划。在SpaceX采取了“纠正措施”,并保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后,据悉,SpaceX计划用星际飞船系列取代其主力火友迟箭“猎鹰9号”,最终完成搭载宇航员前往月球和火星并执行货运的任务。所以,只有前期经过严谨的准备工作,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飞船的动力来源发动机出故障导致事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星舰自检系统检测到三台猛禽发动机的一台或多台出现异常,自动中止了发射,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认后再次升空。视频展示星舰史诗般的飞行,爆炸性的结局。马斯克随后发推称,飞船着陆过程中,头部燃料罐压力较低,因此导致着陆速度较快。但是我们已经拿到所有所需的数据,马斯克此前曾预测,这次发射和着陆成功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 安装在星舰星舰的三台猛禽发动机在发射大约100S后先后出现了发动机停机故障,最终星舰星舰只有其中一台发动机工作,且一台发动机已经达到了极限的满推力,星舰星舰达到了12.5Km飞行目标,但是最后星舰星舰在着陆过程中有一台猛禽发动机停绝梁机失去了动力,这就使得星舰星舰反推力太低未能充足减速导致星舰星舰着陆就发生了爆炸,虽然着陆时发生爆炸但是爆炸几乎没有破坏发射场的设施。
三、着陆环节出错。根据资料显示,“星舰”集宇宙飞船、火箭和着陆器于一身,计划将人和货物运送到深空目的地。而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希望“星舰”未来能用于运送卫星、全球旅行和火星移民等。该“星舰”将以比现有的“猎鹰”更低的成本将卫星送入轨道。实际上,马斯克对原型机星舰的期望值并不太高,因此只有着陆环节出错,被认为已经算是一次成功的测试,超越了SpaceX公司和大多数专业观察人士的预期。SpaceX希望最终状态的星舰飞船可以以低成本实现人类飞往月球、火星的任务,并达成马斯克让一百万人移民火星的愿望。
SpaceX星舰SN8着陆时爆炸,致其爆炸原因是什么?
关于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当中,国家的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如此之快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了,对于宇宙探索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我们人类多久才能到达宇宙了,遨游宇宙的任何一处地方。这需要我们人类科技提升才能完成任务,那么科技该如何提升,就像困扰着我们的人类的囚笼,所以,宇宙探索的飞机技术尤为重要。那么如何看待spaceX星舰SN8着陆时发生了剧烈爆炸事情了?
一、关于为何会爆炸?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要了解这艘龙飞船为何会发生剧烈的爆炸,而且还是在即将完成飞行任务的时候发生的一个爆炸,这让我们很多人都是大为震惊的一件事情。其中会爆炸的原因可能就是飞机的一个引擎是不是突然熄火,这些的突然熄火对于这个星舰的考验是非常巨大,没有任何一艘飞船能够经受这样的激烈打击,所以从空中的坠落下来打击即爆炸都是影响力巨大。
二、着落时的突然爆炸是不是其中的机器本身故障。
还有一个点就是我们要知晓就是关于这艘飞船是美国利用来进行星球遨游的一个飞船,这艘飞船如果能够完成多次实验,那么就能完成美国宇航局的终极任务,让很多人能够登陆宇宙就像做飞机一样的便捷,同时也让人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可是就是出现了故障,我们是否怀疑机器的故障原因所导致的问备猜枝题。
此次SpaceX的事故原因是因为在进行着陆燃烧时,燃料箱的压力偏低,导致着陆速度过快,最终导致了机体快速解体,而且在这次发行测试前SN8火箭也曾因为引擎出现问题而终止任务,要使全长达120米的原型机在次轨道上稳定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仿敏测试,但马斯克野心并不仅于此,他的目标是在2026年就要把人类送上火星兆迅。
似曾相识?值20亿的SpaceX星舰爆炸,为何是一片“叫好”
北京时间12月9日人类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因发动机熄火而爆炸解体,30亿美元虽败犹要战,美国太空 探索 科技 公司(SpaceX)火星火箭“星舰”(Starship)昨日进行试飞,起飞6分钟后,星舰在落地时发生爆炸,价值2.16亿美元人类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因发动机熄火而爆炸解体,30亿美元虽败犹要战的星舰原型瞬间烧成一团火球。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本次试飞失败,SpaceX的CEO马斯克却连发多条推特庆祝, “恭喜”“火星 我们来人类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因发动机熄火而爆炸解体,30亿美元虽败犹要战了!”
很多人对于这一点表示诧异,为何失败了,损失这么大却还“叫族枝余好”呢?
原来这次星舰是为了之后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的,而这一次,基本上目的也达到了。首先就是本次的事故原因直接一目了然就知道了,那就说明一切还在掌控之中;
其次就是这次本身就是试飞而已,采集到数据更为重要,马斯克表示这次公司已经完全采集到了需要的所有数据。
最后就是其实美国的计划是在2033年左右开始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因此,现在时间还很长,这完全足够准备时间,而且各类兆滚的SN型搭载器都基本成型,接下来只需要再分析关键数据即可。
最后笔者想说一下,其实这一幕,似曾相识的,对于我国来说。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0年我国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奔赴火搭铅星的任务,当时也是直接就失败了。
而之后我国的航天负责人表示,在航天领域有一句话人类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因发动机熄火而爆炸解体,30亿美元虽败犹要战:“成功就是差一点失败了;失败,就是差一点成功了。”
因此,这一次的失败,其实算不得什么,说明离成功已经非常近了。
科研就是如此,谁也没有办法百分百保证,只有保持这种足够的信心,才能够在航天领域走的更远!
SpaceX星舰爆炸,马斯克的回应你怎么看?
SpaceX星舰爆炸,马斯克的回应表示我们已经拿到所有所需的数据,对于马斯克的回应,我认为马斯克非常的乐观。这次SpaceX星舰的原因是因为甲烷泄漏发动机起火爆炸,是非常严重的失误。
乐观的马斯克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大的事件。但是对于马斯克来说,他可以直面面对,不会因为一次爆炸失落,他可以乐观的面对,从这次失败中找到可碰埋以帮助到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我最认可马斯克的特质之一。
马斯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这样乐观的人。我们可以看到马斯克遭遇过很多这种失败的事情,但他从来都是从这种失败的事情中找到比较乐观的因子,而不让这个失败的情绪笼罩着自己。我认为这也是马斯克可以一直成功的原因,如果他因为一次陪桐失败就停滞不前,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马斯克强大的心态
在网上,很多网友在马斯克发表这个回应之后,都说马斯克是鸵鸟心态,都在嘲讽马斯克,这也是很多网友可悲的地方,他们总是用显微镜来看待别人。他们从来不看对方的优点,从这次回应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克强大的心态,但是很多网友并没有看到,他们只会嘲讽,只会发表负面的情绪。
马斯克的回应教导了我们
马斯克的回应可以作为一个教科书,可以教导我们遇到挫折应该怎么办,当失败以后,我们可以获得什么。这都可以在马斯克的回应中看出来,马斯芦吵坦克遭遇到这次爆炸之后,他的回应是先寻找爆炸的原因,然后从这次失败原因中获得可以让自己下次成功的秘诀,他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沮丧,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点。
首飞炸毁的马斯克“星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最近两天,笔者正忙于上海车展相关工作呢……突然之间,好友圈就“炸了”。一些个平日只发些吃喝内容,整日里打听各地“肉价”的货色,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航天迷,开始为“星舰”欢呼了。
SpaceX于2019年9月公布的,“星舰”冲入火星大气层的概念图
是发射成功了吗?可是我还记得,马斯克本人表示成功概率不大啊?所以带着疑惑,即便一大堆文债压身,我还是点开了新闻——
首飞失败,实际上火箭飞一半就“炸了”。
然而这却不妨碍,许多人继续欢呼和沸腾,即便是埃隆·马斯克自己也一早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甚至再三告诫大家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只要没有在发射台上爆炸,就算是成功”,这话可是他自己说的。
然而事实是,发射台虽然没炸,但损毁效果和炸也没啥区别了……
实际上,无论SpaceX的工程师还是埃隆·马斯克自己,对于“星舰”项目目前的不足,都是有着充分认识的。毕竟,仅仅下面级多达33台的发动机阵列,能否在得到起飞点火指令的同时一起点燃,都还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一直到今年2月10日的第三次地面静态点火测试时,都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两台引擎没有点火)。而且类似的问题,在20日失败的首射任务中,变得更加的严重。
点火仅仅60秒,就已经有多达5台引擎熄火火,后续更是又熄了6台……
然而这毕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民参与”型航天项目。
自“星舰”立项开始,SpaceX就对其进行了近乎全透明式地播报,向公众展示一切可以公布的细节信息,并以此从全球范围吸纳了数以亿计为其“打Call”的粉丝。而既然粉丝们的胃口已经被钓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发射也就成为了马斯克乃至SpaceX的“刚需”。
即便是用30亿美元打了个大烟花,该打的还是得打不是?
讲道理,这类前沿工程,当然是得支持的。但是这种“炸了就算赢了”又是什么道理?这几乎是近年来堪比“我同事去了就即是我去了”的荒唐画面
有关“星舰”首飞的过程,以及失败的细节,这两天各类公众号已传遍了简中网络,这里不再累述。
“我告诉过你(多发)没那么容易”
所以今天,距离“大新闻”发生后隔了整整三天以后,笔者只得应一些读者要求,谈一谈和“星舰”项目。
当然,有关首射的细节,其实很多媒体、公众号已经详细说明了。所以我们只谈谈那些“大”的部分。
“星舰”图的是什么?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狭义的“星舰”,只是那谈洞个造型独特的入轨飞船部分。“星舰”与下面的推进器部分,这里用星舰火箭来称呼。
2016年以来,星舰方案的演变
整个火箭的下面级,即SpaceX称为“超重型”(Super Heavy)的助推器部分,由33台“猛禽2”(Raptor2)液氧甲烷引擎组成。整个引擎分内外圈方式布置,外圈20台为固定式,内圈13台被安装在万向节的“猛禽2”,可以朝任意角度摆动最大15度。
而上面级部分“星舰”(Starship)本体,搭载3台专门优化真空比冲性能的“真空·猛禽”引擎,以及3台和“超重型”同配置的“猛禽2”引擎。后者同样被安装在万向节上,可以摆动最多15度。
“超重型”尾部安装的发动机阵列,内侧的13个被置于可偏转的万向节上
与其对比,同为SpaceX旗下的猎鹰9的“梅林”引擎,摆动角度只有5度。能够像固定翼飞行器那样降落的航天飞机,其RS-25引擎仅能摆动12.5度。所以星舰火箭的两个组成部分,理论上可以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凭借剩余燃料在大气层内机动数千公里,返回发射场或者另择合适的地点降落。
在垂直降落问题上,远比“猎鹰9”以及“重型猎鹰”更好的机动性,是一个显著优势。这意味着,星舰可以相对从容地选择降落地点。
而在动力系统方面,姑且不论推力/比冲数据很不错的“猛禽2”与“真空·猛禽”,其埋侍哗主要优点还有二:
首先,甲烷燃料虽然在成本比专用煤油略高——后者若非苏联那样拥有超高品质油田,就只能和中国那样采用煤炭液化工艺制取以便成分精确可控(看谁再敢把“火箭烧煤”当梗来说)——但更不容易结焦,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更小。
其次,由于猛禽系列引擎采用液态温度为-161.5°C的甲烷为燃料,氧化剂液氧的液态保存温度则是-183℃。两者温差远小于液氢(-252.8℃)和液氧的,低温燃料-氧化剂罐体的隔温措施相对简单许多。
爱好者绘制的,星舰火箭与曾经的美国最弯行大火箭土星五号同比例并列对比图
此外,星舰火箭选用的美标304牌号不锈钢,也就是一般保温杯、不锈钢烧锅内胆材料那种“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廉价的金属材料,最近这段时间的市场价格每吨售价仅仅3800元人民币,折合每千克3.8元。而航天级碳纤维,例如著名的T800HB,日本东丽生产大批量订购仍达到每千克2000元人民币。
而上述这一切叠加到一起,也就意味着星舰项目的本质,是探索一条如何采用传统“航宇级”规格标准以下的材料以及工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去建造超大尺寸航天器,同时还要让这种设备具备至少不亚于“猎鹰9”的复用能力。
开始使用常规材料也就意味着,造价开始变得“正常”
其终极目标是,“星舰”和“超重型”在完成一次任务各自降落以后,可以经过简单的各项检测,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再次回到发射架上,安装到位并加注好燃料,进行执行下一次任务。
航天新时代的黎明
尽管已经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成本和需求,但星舰火箭由于其体型之大,即使最终发射成功完全实现其初始设定指标,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逾越的限制问题。
“超重型”需要检测结构,一个一个测试发动机。而“星舰”则要检查和修复隔热瓦。作为一种起飞质量达到5000吨的超重型航天发射平台,其注定无法和民航客机那样,在执行完毕一个航班飞行任务后,只经过简单检测加注燃料以后,立即投入下一个任务。这需要另一种思路的平台,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目前正在推进的腾云工程,所采用的组合动力亚轨道飞行器+入轨航天器模式。
星舰火箭的实质,是放大火箭体积,尝试接近当前技术的极限。同时降低原本航天项目的高标准,试探其可接受“下限”的边际……
一旦成功,则将诞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如同客机执飞航班那样执行航天任务的,可以直接从机场起飞的航天发射平台。只不过这样的空天飞机系统,在规模上不可能超过现有航空器太多,而水平起飞、低维护要求的特性,也注定了其有效载荷比不可能与走大型化路线的星舰相比。
5000吨的星舰,宣称最大近地轨道投送能力为300吨,有效载荷比6%;在可回收模式下,最大近地轨道投送质量150吨,有效载荷比3%。而腾云工程的最终成果,总质量基本不可能超过300吨,有效载荷不会超过1.7%,即不超过5吨。
现阶段,未来航天器的两条主要路线,都已经初显端倪。星舰火箭刚刚进行了一次失败,但仍旧令无数人鼓舞地首飞。而腾云工程则在去年8月26日,进行了首次成功飞行。
根据中央电视台2022年8月26日的报道,这台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并制造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于当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首次飞行测试。
腾云工程的具体状况不明,我们只能通过已经公布的少数模型,来推测其全貌
这看似,又将是一轮“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式的前进探索。然而,儿童才会作选择题,成年人的目标是“全都要”。
十余年来,有关我国登月火箭方案的,即“长征九号”的论证,正在渐渐走向最终的定案阶段。根据目前流出的,以及各项展会期间展示的模型,其最终构型将会是一种类似星舰火箭的三级串联“光杆”造型,加注完毕后的总质量为3930吨规模,总高度超过百米。
长征九号火箭的方案历经多变,最终被确定为现在的“光杆”式
马斯克给星舰火箭画的饼,是单发只要1000万美元,远期可以把价格降到200万美元。实际上和单发要价22亿美元的SLS相比,哪怕星舰在中远期能实现单箭将15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要价还只要1.1亿美元,这都足以改变现有航天产业的现状。
尽管中国航天并没有美国那样,官商勾结成本虚高的问题,但“又便宜又好用”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同样的意义。
去年12月,SpaceX正式发布了名为“星盾”(Starshield)的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撕开所有话术包装与商业化虚词,其实质可以简单理解为“星链”(Starlink)星座的纯军用版本。
现阶段,美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深度依赖于美国的天际设施体系。无论是在轨部署的传感器、用于数据中继的节点,还是执行特定任务的功能型卫星体系。
SpaceX的“星盾”项目宣传图
因为深度依赖,所以脆弱不堪,特别在其“大国竞争”对手,已经掌握可靠、廉价而且有效的反卫星技术的今天。“星盾”项目的实质,是实现军用在轨航天器的分布式部署。如果单颗的,重达10吨且功能强大的电子侦察卫星,在直升式反卫星导弹的打击下是脆弱不堪的,那么20颗各重0.5吨,凑一起能大致实现类似功能的电子侦察卫星星座呢?
更何况,不久前发射的“星链”二代MINI星,重量已经达到了790kg。“星链”2.0号称极限可以达到2吨。平台增大也意味着,搭载设备和功能的质变。
790kg重的“星链”2.0版mini星
227kg的0.9版“星链”卫星,充其量只能算个功能一般的太空路由器。但是2吨重的“星链”2.0,则可以根据需要配备各式各样的载荷,从提供数据中继功能外,变身电子侦察卫星、光学侦察卫星、红外线预警卫星,甚至是装载武器成为攻击卫星。而且凭借“星舰”的巨大载荷,成千上万的卫星混杂在一起,令对手既无法监测,更无法有效摧毁。
只有“魔法”才能击败“魔法”。真正的次世代航天竞争,已经拉开帷幕。我们在肯定SpaceX向前探出这一步的同时,更应该清醒认识到,这家从NASA乃至美军获取关键技术的企业,背后那隐约可见的美国国家机器身影。
当然上面这些思考,和参与到本次星舰狂欢中的许多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捧马斯克的同时踩一脚“你国”,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膝跳反射性行为,也可能是他们维持自我精神状态的必要。
对于这样群体,笔者在这里也借用一下“魔法”——
美利坚的资本主义宏大叙事,与氪个《原神》都肉疼的您,真的有关系吗?说实在的,诸位与其在简中互联网上制造数据垃圾,还不如尽早去“走线”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