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全球算力竞争加剧,我国 ICT 建设驶入快车道
- 2、中国目前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 3、2021年中国软件技术外包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 4、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 5、繁荣软件开源生态,解除受制于人,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
- 6、[2017年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算力竞争加剧,我国 ICT 建设驶入快车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银河证券研究院 赵良毕)
报告原标题: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ICT“双碳”新基建,IDC 温控新机遇
(一)算力建设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各国均不断发力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球算力竞争不断提升。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在文件中出现,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计算力已经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IDC清华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22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表明,计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成要素:
(1)从 2016-2025 年的整体趋势及预测来看,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笑陆贺占 GDP 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占比将达到 41.5%。
(2)计算力作为数碰派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经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3)国家计算力指数与 GDP 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 1 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 GDP 将分别增长 3.5%和 1.8%,预计该趋势在 2021-2025 年将继续保持。同时,通过针对不同梯队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和 GDP 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后,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 4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增加到 1.5 倍,而当计算力指数达到 60 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 1 点,其对于 GDP 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 3.0 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得更加显著。
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较高。 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5 年,数字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全球数字经济占比2025E为41%,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比为48.10%,比发展中国家高 17.8 个百分点。中美两国计算力指数综合评估较高,中国计算力发展水平涨幅达 13.5%,处于较高增长水平。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为各国 GDP 总量贡献不断提升,算力提升推动数字经济向好发展。
全球公有云用户市场保持增长,IT 侧资本开支不断增加。 云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不断增加对移动技术、协作以及其他远程工作技术和基础架构的投资。预计到 2023 年,用户支出将达到近 6000 亿美元,云将占全球企业 IT 消费市场的 14.2%。其中软件化服务(SaaS)是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该市场在 2023E 用户支出增长至 2080.80 亿美元悉空,相比 2021 年增长 36.73%;云基础建设(IaaS)将达到 1562.76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 70.53%。为了获得数字经济时代的比较优势,全球主要国家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数据中心的建设保持了较高增速,预计在未来几年云服务提供商与电信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加,全球云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 受益于我国“新基建”战略提出和持续攀升的互联网流量,2021 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 2021年 IDC 行业规模约 1500.2 亿元,近 5 年中国 IDC 市场年均复合增速约达 30%,领先于全球 IDC市场增速,其中近三年中国 IDC 市场具有高增速。我国 IDC 行业增速较快主要系我国 5G 建设持续推进,5G 应用项目多点开花不断落地,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5952亿元。随着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互联网和云计算大客户需求不断扩张及数据中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IDC 机柜数量不断增长,中国东部地区 IDC 中心较多。 2021 年 IDC 的机柜量增长了 99.15万架,增速为 30%,机柜量总数达到 415.06 万架,年度增长率达到 31.39%。随着 5G 时代数字经济向 社会 各领域持续渗透,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使得全 社会 对算力需求提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速度高增,有望打开市场新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数据中心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根据 CDCC 数据,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机柜数占全国总数的 79%,而东北、西北地区占比相对较低。
我国东部地区 IDC 上架率较高,西部地区加速建设。 目前 IDC 机房在我国东西部呈现差异较大发展,体现东密西疏、东热西冷的特点。2021 年新增机柜对比可知,东部及沿海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高,西部上架率较低。2021 年华东、华北、华南三地上架率约 60%-70%,而东北、西北、西南及华中上架率仅有 30%-40%。在政策布局方面,国家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于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率先向西部转移建设,由于西部地区气温较低优势突出,实施“东数西算”有利于数据中心提高能效,西部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增长。
(二)数字经济政策护航,“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有望超预期
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强调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基于上述规划,2022年 5 月 26 日,工信部在 2022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指出,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我国能源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新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水力、光伏、风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使用端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通过“西电东送”工程部分缓解了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但是作为高耗能的数据中心产业,协调东西部发展布局、降低能耗就十分必要。全国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各种强调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进而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催化能源行业低碳转型。
东西部资源高效匹配,建立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将东部海量数据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2022 年 2 月17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国家以“东数西算”为依托,持续推进数据中心与算力、云、网络、数据要素、数据应用和安全等协同发展,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助力数字经济不断发展。
全球算力网络竞争力凸显,ICT 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新空间。 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算力水平和全球竞争能力。同时,扩大数据中心在中西部地区覆盖,能够就近消纳中西部地区新型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全国均衡发展新格局。
(三)双碳减排目标明确,绿色节能成为发展必需
能源变革不断创新升级,低碳转型融入 社会 经济发展。 自上个世纪人类逐渐认识到碳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不断进行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广泛磋商,在联合国和世界气候大会的框架下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年签署,1994 年生效)、《京都议定书》(1997 年达成,2005 年生效)和《巴黎协定》(2015年达成,2016 年生效)等文件,其中《巴黎协定》规定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以内”的基础目标和“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之内”的努力目标。
推动能源革命,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双碳行动计划,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双碳”目标正式确立,展现了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同时 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
聚焦数据中心低碳发展,实现双碳方式产业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中数据中心西部迁移,PUE 值有望降低带来能耗电量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节能、革新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
(一)数据中心能耗突出,绿色节能是发展趋势
绿电成为发展趋势,低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数据中心能耗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研究表明,预计 2025 年,数据中心能耗总量将达到 3952亿 kW·h,占全 社会 用电总量的 4.05%,比例逐年攀升。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空调系统同样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降 PUE 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制冷方面入手。
数据中心碳排放不断控制,PUE 值不断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 2020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每度电用煤 305.5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按每吨标煤排放 2.7 吨二氧化碳来计算,2021 年全国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 7830 万吨,2030 年预计排放约 1.5 亿吨二氧化碳。
量化指标评估数据中心能源效率。 为评价数据中心的能效问题,目前广泛采用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 IT 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 通常以年度为计量区间,其中数据中心总能耗包括 IT 设备能耗和制冷、配电等系统的能耗,其值大于 1,越接近 1 表明非 IT 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及服务器系统能耗占比较大。 数据中心的耗能部分主要包括 IT 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设施(包括安防设备、灭火、防水、传感器以及相关数据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统等)。整体来看,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所构成的 IT 设备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5%。其中服务器系统约占 50%,存储系统约占 35%,网络通信设备约占 15%。空调系统仍然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环节,它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 40%。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 10%和 5%。
(三)温控系统持续优化,节能技术变革打开新机遇
温控系统多元化趋势,节能技术不断突破。 当前主流的制冷方式包括风冷、水冷、间接蒸发冷却和液冷技术,根据数据中心规模、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制冷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尤其是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数据中心空调制冷能效比的提升主要从液冷和自然冷源两方面入手。从制冷方式来看,风冷将逐渐被安装灵活、效率更高的液冷方式所取代。液冷技术目前应用于 5G 场景,通常对骨干网 OTN 设备、承载网设备以及 5G BBU 设备进行液冷,采用液冷技术可以通过液体将发热元件热量带走,实现服务器的自然散热,相互传统制冷方法,液冷技术更为高效节能。
冷却系统不断优化。 为了客观评价这些制冷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中国制冷学会数据中心冷却工作组研究认为:采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其中,GCOP 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指标,用于评价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为数据中心总能耗,其中不仅包括数据中心市电供电量,也包括数据中心配置的发电机的供电量。为制冷系统能耗,包括机房外制冷系统的能耗,另外包括 UPS 供电的制冷风扇、关键泵以及设备机柜内风扇等制冷设备产生的能耗。
实际情况中,为了使能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与可比较性。冷却工作组建议使用数据中心全年平均综合性能系统数的(GCOPA)指标和特定工况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综合性能系数(GCOPS)作为评价标准。
冷却工作组根据上述标准针对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广东深圳、河北廊坊等地的高效数据中心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中心分布在不同建筑气候区,使用了不同系统形式和运行策略,例如高效末端、自然冷却、AI 控制的运行优化等。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制冷能耗较优。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存在极大差异,提升我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能效意义较大,冷却系统仍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
数据中心容量不断扩充,中美两国贡献较多。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由大型供应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已增至 700 家,而以关键 IT 负载衡量,美国占这些数据中心容量的 49%,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对超大型数据中心容量贡献第二大的国家,占总量的 15%。其余的产能分布在亚太地区(13%)、EMEA 地区(19%)和加拿大/拉丁美洲(4%)。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翻一番用了五年时间,但容量翻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空调系统建设成本较多。 根据IBM数据,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中空调系统的占比为16.7%。总体来说,2021 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为 1850 亿美元,能源方面建设资本开支占较大份额,能源建设及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据中心资本稳步增长,温控市场打开新空间。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2021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总支出(包括云/非云硬件和软件)为 1850 亿美元,公有云基础设施设备支出占比为 47%。面向硬件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合计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 77%。
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占了其余部分。参照 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增长 10%的现实,假设未来 4 年数据中心每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 10%,我国数据中心温控系统市场规模 2021 年为 301 亿元,可在 2025 年达到 441 亿元。
(一)英维克:打造温控全产业链,行业高景气领跑者受益
国内技术领先的精密温控龙头,聚焦精密温控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及各种专业环境控制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东数西算”项目中提供节能技术。
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4.00 亿元,同比增长 17.10%,归母净利润 0.13 亿元,同比下降 59.2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2021 年英维克实现营业收入 2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71%,自 2017 年以来 CAGR 达34.65%,主要是由于机房温控一些大项目验收确认,以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长。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12.86%,自 2017 年以来 CAGR达 24.25%,主要源自数据中心及户外机柜空调业务的持续增长。
公司毛利率总体稳定,未来有望止跌回升。 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9.35%,同比下降9.50%,主要原因系上游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净利率总体有所下降,销售净利率为 8.92%,同比下降 15.85%。随着公司持续数据机房等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的研发,技术平台得到复用,规模效应愈发显著,公司未来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蒸发冷却、液冷技术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储备充足,产品系列覆盖全面。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温控方式仍然以风冷、冷冻水为主,由于热密度、耗能的提升,传统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散热方式逐渐从传统风冷模式发展到背板空调、液冷等新型散热方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呈现出冷却设备贴近服务器、核心发热设备的趋势,液冷、蒸发冷却技术优势明显。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提升核心竞争力,温控系统不断优化。 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坚持加大研发力度,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英维克作为细分行业龙头,及时捕捉市场发展动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公司产品线丰富,方案灵活凸显竞争优势。 英维克的机房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通信机房、高精度实验室等领域的房间级专用温控节能解决方案,用于对设备机房或实验室空间的精密温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调节。其中包括 CyberMate 机房专用空调实验室专用空调、iFreecooling 多联式泵循环自然冷却机组、XRow 列间空调、XFlex 模块化间接蒸发冷却机组、XStorm 直接蒸发式高效风墙冷却系统、XSpace 微模块数据中心、XRack 微模块机柜解决方案、XGlacier 液冷温控系统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的产品直接或通过系统集成商提供给数据中心业主、IDC 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历年来公司已为腾讯、阿里巴巴、秦淮数据、万国数据、数据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用户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制冷产品及系统。此外,英维克还提供机柜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无线通信基站、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各级输配电设备柜、电动 汽车 充电桩、ETC 门架系统等户外机柜或集装箱的应用场合提供温控节能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智能制造设备的机柜温控产品。
(二)佳力图:运营商市场企稳互联网市场突破,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精密环境温控龙头,打造恒温恒湿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有所下滑。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22 亿元,同比下降10.69%,归母净利润 0.14 亿元,同比下降 36.68%,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2021 年佳力图实现营业收入 6.67 亿元,同比增长 6.68%,自 2017 年以来CAGR 达 9.7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同比下滑 26.35%,2021 年,公司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导致利润下滑,(1)南京疫情停工待产、限电限产、疫情延时交付验收的各种困难;(2)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机房空调市场竞争较激烈;(3)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平均比例达 70%以上,是公司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铜、镀锌钢板在 2021 年度一直呈现上涨趋势,采购价格较 2020 年上涨了 20%-40%,导致公司成本呈现大比例增长。
图 17. 公司受多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单位:%)
公司精密环境领域产品丰富,技术先进。 公司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站以及其他恒温恒湿等精密环境,公司客户涵盖政府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互联网、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能源等众多行业。公司产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等知名企业。
目前,公司拥有精密空调设备、冷水机组两大类产品,十三个系列产品线,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同时公司依托在环境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节能改造服务。
研发投入不断投入,空调效率持续提升。 虽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急速上涨和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公司始终保持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机构、人士的合作,推动尖端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托现有的研发体系,充分发挥节能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快机房智能节能管理系统的研制,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加强在空调换热器效率提升、供配电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实力,全面提升公司在机房环境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能力。
公司核心技术不断凸显。 2021 年末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有 36 项,同时有包含带封闭式高效冷却循环的通信模块、数据中心冷冻站集中控制系统、机房空调 VRF 系统、CPU 液冷技术、VRF 技术在机房空调领域的初级应用等 28 项在研项目。
(三)其他节能相关公司情况
申菱环境是国内提供人工环境调控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服务场景数值中心、电力、化工、能源、轨道交通、环保、军工等领域。产品主要可分为数据服务空调、工业空调、特种空调三部分。公司是华为数据服务空调的主要供应商,与华为存在多年合作关系。除了华为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获得了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认可。此外,申菱环境在储能方面也有布局。
依米康致力于在通信机房、数据中心、智慧建设以及能源管理领域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室内精密空调到室外磁悬浮主机,从一体机和微模块到大型数据中心的设计、生产和运维服务,助力客户面对能源和生态挑战。公司信息数据领域的关键设备、智能工程、物联软件、智慧服务四大板块业务均可为数据中心产业链提供产品及服务。
高澜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纯水冷却设备专业供应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控制系统起家,产品广泛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各个环节电力电子装置。2020 年以来,通过企业并购,其新能源 汽车 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新能源 汽车 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均大幅上涨,合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 48.88%,首次超过纯水冷却设备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节能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导致供给端产能释放缓;
原材料短缺及价格上涨;
市场竞争加剧;
下游数据中心市场增速不及预期。
中国目前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我国大数据产业开始已进入深化阶段
中国大数据产业从萌芽到如今渐成体系,已走过将近10个年头。“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数据产业也进入了集成创新、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大数据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加快创新突破,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大数据底层技术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识别、语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性能计算等加快突破,大数据技术领域逐渐补齐短板,并进一步强化长板。
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赛迪CCID统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1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0%,大数或基卖据市场规模包含了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收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伴随国家快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发展建设,未来大数据行业对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创新驱动、融合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数据市场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金融行业是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最大的下游行业
大数据分析行业是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应用等,实现大数据价值,并以产品或服务等形式,赋能客户数字化运营的大数据细分行业。近年来,伴随下游行业对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运营需求的持续广泛和深入,大数据分析市场取得了良好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根据赛迪的数据,2021年我国大数据分析市场下游行业中,金融、政府、电信和互联网位居应用领域前四名,市场占比分别为19.1%、16.5%、15.2%和13.9%,合计超过60%。
大数据软件与锋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开始不断提升,大数据硬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结构中,大数据硬件、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0.5%、25.7%和33.8%,市场衫逗规模分别为349.5亿元、221.8亿元和291.7亿元。近几年大数据硬件的占比在逐渐下降,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相比硬件市场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不同类型大数据企业竞争程度差异极大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软件技术外包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专家来了哈哈哈!
软件技术服务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ITO)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技术开发的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伏搭滚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和运维服务等不同阶段,软件技术服务外包可以发生在上述开发过程的任何阶段。
市场规模
受益于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国际性厂商与国内软件技术服务外包企业战略合作的加深以及中国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外包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8年,我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收入规模达到了1193.9亿元,同比增长13.89%。预计未来我国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和2021年市场规模可分别达到1446.9亿元和1576.6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调研网、中商产业研
上游行业情况
软件技术外包属于信息技术外包枝基行业。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快速变化性,以及企业需要快速将技术应用到业务中的迫切性,使得大部分企业需要把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方案编写与实施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厂商,而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进而催生了信息技术外包。
上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正在从传统的项目化服务走向平台化赋能加个性定制化服务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业务形态正在发展成以云的方式向多客户提供平台化和个性定制的服务,业务模式从收取解决方案制作与项目开发费用的方式转变成收取客户订阅或租赁服务费的方式,项目化的服务和平台加定制化的服务方式会并存。
2.信息技术外包呈现出多行业化、多区域性
在快速走向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IT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这种通过借鉴外部优秀操作经验,借助外部专业团队进行企业IT系统建设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行业认可和采纳。并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缺余进,沿线国家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因此,多行业多地区呈现出对信息技术外包的旺盛需求。
未来发展前景
1.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金融、互联网、软件、通信等几大行业引领的数字化潮流逐步延伸至房地产、航空物流、制造业、批发零售等众多行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的空间得到空前的扩展,各行业的IT相关支出也将有所增加,这也将给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国家信息化战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将进一步驱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改造需求。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云计算等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也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化投资需求,进一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对软件价值的认可度提高
随着大众对软件价值认可度的提高,大众对于软件等虚拟产品的付费意愿也不断提高,这将促进软件相关企业加大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件技术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4.人力资源充足、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
近年来,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人,其中,理工科毕业生占有相当部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软件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才,软件技术人力资源充足,这为软件技术外包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基础。
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①者高经济快速发展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二。
②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获得感不断增强。
④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首档尺步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法蠢袭治国家建设成效显著。
⑤国民素质显著增强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繁荣软件开源生态,解除受制于人,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
软件开源已成长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是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我国实现 科技 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的软件开源生态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国Github上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存在美国司法管制的重大战略风险。
一、国际开源情况
开源软件以开放、共享、协同的新型生产方式亏团培,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产生Linux、MySQL、Hadoop、Kubernets、TensorFlow、React、VS Code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了代码、数据、开发者、社区规范等开源数字生态系统。
GitHub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开源协作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 有超过 7300万 的GitHub开发者用户, 中国开发者居第二位,共有755万开发者,并占据活跃贡献者的14%。根据GitHub统计, 我国源代码贡献度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华为等公司在国际开源社区的贡献度较高,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成为Linux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等国际主流开源基金会的白金会员。根据Github国内开源项目统计,其中 PingCAP表现突出在Top 20 项目中有6个,阿里开源Top 10项目中上榜2个,百度深度学习平台Paddle占据了2个。
二、国内开源情况及不足
近几年,开源在我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国使用开源技术的企业占比为88.2%,其中物联网行业达89%,生产制造和网络安全领域为84%,移动应用软件、教育技术、医药 健康 以及营销技术行业为82%,使用开源技术已成为主流。
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国内企业开源项目有46.1% 的企业选择美国运营的Github上进行代码托管,选择国内平台Gitee 进行代码托管的企业为32.8%。
我国的软件开源尚处于发展初期。 国内开源存在多方面问题工信部: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一是社区小而散,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打破国外开源技术的垄断。二是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开源协议、软件质量管理、代码安全检测等配套性机制不健全,开源社区治理和可持续运营能力不足。三是线上协作机制、社区激励机制、利益分成机制不健全。四是开源项目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传统基础软件领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缺乏开源项目。
三、 风险分析
国际主流开源基金会、开源项目以及多数开源许可证均诞生于美国或由美国公司掌控,随时可因掌控方的需要而闭源断供。2020年8月云平台开源软件DockerEE和DockerHub受美国或搏政策影响,禁止被列入实体清单的组织使用。红帽旗下的开源操作系统CentOS 8宣布将于2021年底停止更新服务,对我国众多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俄乌战争,GitHub开始屏蔽受美国制裁公司的俄罗斯开发者账户,包括俄罗斯银行和其他公司的账户,以及个人个体开发商的账户。
谷歌的开源软件安卓操作系统,禁止华为使用,即使华为对安卓操作系统贡献颇多。
在别人的鸡场养鸡生蛋或把自己的鸡放到别人的鸡场生蛋,真得十分小心。
四、我国开源软件对策
2021年开源首次写销唯入“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 在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层面及某些核心领域推动开源开放战略的落地。有选择、有规划地在系统软件、开源芯片、基础工具软件、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领域布局重大基础开源项目。地方政府对软件开源在政策和业务上扶持,落实资金、场地、人才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多方面支持。
在高校中加强开源教育。将开源软件相关知识纳入计算机相关学科建设内容,构建形成开源知识体系和文化,为我国开源软件产业培养高水平的开源软件人才。
研究制定与开源软件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保护开源产业生态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2020年6月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正式成立。接受的捐赠项目包括华为捐赠的鸿蒙、欧拉,阿里捐赠的龙蜥,浪潮捐赠的ZNBase等等, 中国的软件开源正在蓬勃发展。
[2017年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7978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软件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注重指导
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软件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敬如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软件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软件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
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软件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
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软件
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
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979787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RuanJianHangYeXianZhuangYuFaZhan.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软件(中国大陆及香港用语,台湾称作软体,英文: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
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
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这里的计算机是指广义的计
算机)上运行的电脑程序,与判稿闭这些电脑程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简单的说软件就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另也泛指社会结构中的管理系统、思想意识形
态、思想政治觉悟、法律法规等等。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
告认为,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1-10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
行态势保持平稳,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盈利状况良好,出口稳中有降。中西部地区继续
较快发展,中心城市软件业显现领先增长态势。
2015年我国软件业企业数量达到38222家,数量同比增长3.0%;2015年底我国软
件业从业人数达到574万人,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2%。
2016年1-10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平均人数576万人,同比增长6.
8%,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2009-2016年我国软件行业企业数量走势图
2012-2016年我国软件业从业人数统计图
2016年1-10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9073亿元,同比
增长14.7%,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10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5.2%,比9
月提高1.9个百分点。
2009-2016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走势图
2016年1-10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是对软件行业进行全
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
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
行论证。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软
件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
表述科学化。
2017-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掘裂景预测报告揭示了软件市场潜在
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
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一章 2015-2016年全球软件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5-2016年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全球软件业整体形势
二、全球软件业产业增长情况
三、美欧与新兴市场软件产业发展形势比较
四、软件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政府部门需求对比
五、软件业产品竞争与产业转型分析
六、全球资本市场与并购形势分析
七、信息安全形势与安全软件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2015-2016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全球软件与信息外包产业整体发展形势
二、多国积极出台促进政策
三、全球产业规模分析
第三节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共享软件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 2015-2016年我国软件业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第一节 2016年我国软件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2016年我国软件业发展形势与产业增长速度
二、2016年我国软件技术服务增势与产业结构分析
三、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对比
四、2016年我国软件业出口和外包服务增长形势分析
五、2016年我国软件业重点企业发展态势
六、2016年我国软件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七、2016年我国软件业发展的有利形势与不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分析
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走势
二、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分析
三、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分析
四、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分析
五、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分析
六、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IC设计收入分析
第三节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第四节 2015年我国软件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2015年我国软件业发展形势与收入增长速度分析
二、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增势及设计开发态势分析
三、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软件业发展形势对比
四、2015年我国软件出口与外包服务发展形势分析
第五节 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分析
二、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分析
三、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分析
四、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分析
五、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析
六、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分析
七、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设计开发收入分析
第六节 2015年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第七节 2015年我国软件企业发展形势及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一、2015年我国软件业上市企业发展业绩分析
二、2015年我国软件企业布局方向与前景分析
三、2015年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新挑战分析
第八节 我国软件园创新发展迈向国际化态势分析
第三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5-2016年我国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发展形势
一、我国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形势
二、我国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企业排行榜
三、我国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产业将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二节 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一、我国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二、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机遇与挑战分析
三、我国服务外包与软件外包体系正逐步完善
四、后危机时代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新发展模式分析
五、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预测
六、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 我国软件业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我国软件出口发展策略分析
一、我国与先行国家软件出口比较分析
二、我国软件出口战略选择分析
第四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业主要软件产品细分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管理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一、我国本土管理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二、我国国产管理软件竞争优势分析
三、我国国产管理软件市场竞争形势与主要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四、当前市场形势下我国管理软件变革要求分析
(一)传统管理软件5年内将退出市场
(二)当前市场形势下我国管理软件变革要求分析
(三)未来技术推动我国管理软件变革与发展
五、我国管理软件突破高端态势与高端管理软件格局变动分析
(一)我国管理软件突破高端态势分析
(二)IBM投资金蝶与我国高端管理软件格局变动趋势分析
六、我国知识管理软件“蓝海”显现
第二节 我国安全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一、2015-2016年我国安全软件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二、2016年我国杀毒软件盗版率分析
三、国内安全软件使用率排名分析
四、我国杀毒软件市场竞争形势分析
五、我国手机安全软件市场形势与投资热度分析
第三节 我国办公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国产正版办公软件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二、办公软件转型SaaS 安全与赢利模式问题分析
第四节 我国开源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一、我国开源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二、3G时代开源软件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分析
三、在我国推进开源软件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开源软件在有关政策中的地位问题分析
(二)开源软件和国产软件的关系问题分析
(三)支持开源软件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问题分析
(四)支持开源软件与壮大开源社区问题分析
(五)开源软件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第五节 我国嵌入式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嵌入式软件发展形势分析
二、汽车电子嵌入式基础软件产业链模式与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业主要省市软件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广东省软件服务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二、广东软件科学园发展形势分析
(一)广东软件科学园整体发展形势
(二)广东软件科学园嵌入式软件开发成就分析
(三)广东软件科学园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形势分析
(四)广东软件科学园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五)广东软件科学园移动商务应用前景分析
第二节 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
二、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势分析
三、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北京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二)北京“四个一批”工程力促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
第三节 上海市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近年来上海市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二、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蓝图
第四节 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
二、江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蓝图
第五节 山东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山东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二、山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及全年发展形势展望
第六节 辽宁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辽宁省软件产业出口形势分析
二、大连市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七节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浙江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二、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六章 2015-2016年我国软件业关联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5-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特点分析
四、我国消费电子销售预测
第二节 2015-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分析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分析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三、我国电子商务B2B投资市场发展形势
第三节 2015-2016年我国计算机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一、我国电子计算机制造工业销售产值及增长情况分析
二、计算机行业动态市盈率水平增长情况分析
三、我国计算机硬件业销量增毛利降
四、我国个人电脑出货量预测
五、Wintel联盟解体,计算机业多极化发展
第七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软件产品收入省份分布情况比较
第二节 两化融合形势下工业软件需求分析
一、工业软件产品缺乏制约重点行业“两化”融合
二、“两化融合” 与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分析
三、两化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工业软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四、我国国产CAD软件供应能力与发展态势分析
第三节 我国管理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一、我国本土企业管理软件需求变化分析
二、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预测及供给格局变化分析
第四节 我国服装行业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一、我国服装行业管理软件需求增长态势分析
二、我国服装行业管理软件产品需求层次问题分析
三、生产管理对服装行业管理软件成功的意义分析
四、服装行业特色与我国服装行业管理软件需求特点分析
五、我国服装行业管理软件咨询实施水平分析
第五节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需求特色分析
第六节 我国安防软件市场发展形势与市场空间分析
一、安防软件目标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二、我国安防软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三、我国安防软件市场空间与安防软件产品成熟度分析
第八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业竞争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三网融合下我国软件业的竞争形势分析
第二节 软件商店商业模式下软件业的竞争形势分析
一、软件商店商业模式下软件企业的竞争形势分析
二、软件商店商业模式运营的“七寸”
第三节 2015-2016年我国软件行业的并购形势分析
第四节 我国软件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排名情况
第五节 我国软件业竞争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影响分析
一、我国软件业竞争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影响分析
二、我国国产软件需要公平开放的市场
第九章 2015-2016年中国软件业重点上市企业经营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章 2017-2022年中国软件业投资环境及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我国软件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确保2016年软件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二、商务部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三、“新18号文”与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机遇分析
第二节 低碳经济形势下软件产业的发展要求分析
第三节 我国基础软件的核高基时代与基础软件发展分析
一、我国基础软件的核高基时代
二、我国基础软件的进入壁垒分析及发展策略
三、我国基础软件市场化与产业链完善分析
第四节 我国软件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软件资产管理进展情况
二、近年来我国企业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开展情况
三、我国软件业商业模式创新进展态势
四、物联网、3G等成软件行业新增长点
五、我国软件业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第五节 中美软件产业组织比较分析
一、全球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二、中国软件产业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及其特点
三、中国软件产业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的绩效分析
四、美国软件产业寡占型市场结构及其体现
五、中国软件产业组织分散竞争型的成因
六、改变中国软件产业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
第六节 国产软件发展与政府扶持之间关系问题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业累计收入及其同比增速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构成
图表 2016年我国分地区软件收入增长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出口增速与外包服务出口增速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设计开发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业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业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业设计开发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与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月度增长态势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累计完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构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软件收入增长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软件出口额与出口增速变化情况
图表 2016年-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与内销增速对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部分行业完成投资增速对比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资企业与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省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各子行业销售产值与出口交货值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各省市销售产值与出口交货值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细分行业构成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细分行业构成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
图表 2006-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投资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份额
图表 2016年我国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份额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电子计算机制造工业销售产值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电子计算机制造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各省份排名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前十名的省份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业务收入占比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IC设计收入及其同比增减率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业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产品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系统集成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IC设计收入及同比增减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出口协议与服务外包协议金额及同比增长
图表 2016中国软件出口20强企业
图表 2016中国服务外包25强企业
图表 2016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品牌之星
图表 2016中国软件产品出口示范企业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图表 2016年江苏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离岸外包协议金额及其增长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增长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每月重点监测电子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个数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及累计增速
图表 2016年我国软件业务累计收入及累计增速
图表 2008-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占比情况对比
图表 2008-2016年我国主要产品占全球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 2016年与2008年我国主要信息化指标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图表 2008-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部分行业投资增长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外资企业投资增速变化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地区累计完成投资增长及比重变动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资企业与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省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单月进出口额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增速与全国出口额增速对比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额及其增速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前十名省市情况
图表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前十名省市情况
图表 美国、欧盟与中国对开源软件的需求状况对比
略„„
详细内容:/RuanJianHangYeXianZhuangYuFaZhan.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