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围堵”华为鸿蒙?微软突然宣布,接入谷歌安卓系统
- 2、苹果变了!这些应用“免费”,Mac用户大呼良心
- 3、app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 4、微软联合安卓推Windows 11,或冲击苹果、鸿蒙等
- 5、微软欲打造通用Windows平台
“围堵”华为鸿蒙?微软突然宣布,接入谷歌安卓系统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在华为鸿蒙诞生之前,全球操作系统市场基本上都被美企给垄断了,尤其是微软和谷歌这两家巨头,它们旗下的Windows和安卓系统,更是为数十亿用户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支持。其中Windows适用于桌面端,而安卓则主要用于智能手机,二者一直保持着极为领先的地位。
而且时至今日国内绝大部分手机和电脑,使用的依然是安卓和Windows系统,微软和谷歌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强大的影响力。虽然近几年来国内逐渐加大了对操作系统这项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但国产公司却还是摆脱不了对微软、谷歌的依赖,或许只有华为能够真正做到系统自主化。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今年6月初,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鸿蒙OS,标志着国内第一款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终于问世了!鸿蒙OS表面上看是为了对标谷歌的安卓,但实际上它是一款基于万物互联时代的系统,除了手机之外,还可以适配各种智能终端。
也就是说,华为只需一款系统,就能打破不同设备、不同平台之间的阻隔,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安卓和Windows都无法实现的功能,尽管它们早已达到了成熟完善的阶段,但是定位却固定在了桌面和手机领域,不能像鸿蒙那样可以自由发挥。
所以说,相较于安卓和Windows而言,鸿蒙OS的优势非常明显,接下来华为只要让鸿蒙OS适配更多的设备,就一定能打破微软和谷歌对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
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外媒体传来一则新消息,微软突然宣布,接入谷歌安卓系统,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据某些知情人士表示,微软的Windows系统很快就会更新应用商店功能,而全新版本的应用商店将会接入谷歌的安卓应用市场,展开深度合作。
如果是在以前,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微软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Windows和安卓是两款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贸然接入应用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但是现在看来,微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和谷歌统一战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华为鸿蒙!
对此,很多国人都表示,微软和谷歌的联合,这是在“围堵”华为鸿蒙?答案显而易见,对于谷歌安卓来说,苹果的iOS并不是它的对手,而新生的鸿蒙OS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者。华为身为我们国内最强的 科技 公司,完全有实力成为谷歌的竞争对手。
至于微软为什么加入谷歌的阵营,或许也是因为感受到了华为鸿蒙的威胁,毕竟后者同样能够用于桌面端,一旦成长起来,将会抢占Windows的市场份额。那么在这种前后夹击的局面下,华为鸿蒙应该怎么突围呢?它是否能够成功崛起?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OS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所以微软和谷歌的联合,短时间内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而最新消息显示,华为上调了鸿蒙OS的目标,其首周用户人数突破一千万之后,所有人包括华为自身,都对鸿蒙OS充满了信心。
此前鸿蒙OS的升级计划是今年至少适配3亿台智能设备,并占据16%的市场份额,而现在华为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将原定计划上调了20%,也就是鸿蒙OS今年要适配3.6亿台设备。这对于一款新生的系统来说,无疑是很有挑战性,但是人们都相信华为鸿蒙一定能不负众望!
综上所述,微软突然宣布新决定,将Windows系统接入谷歌安卓应用市场,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与谷歌一起“围堵”华为鸿蒙。但鸿蒙OS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击倒的,相信在华为以及无数国人的支持下,鸿蒙系统必将成功崛起,微软和谷歌也无法阻拦。
苹果变了!这些应用“免费”,Mac用户大呼良心
在过去的智能手机浪潮中,微软曾经有过一个宏大的愿景—— 打造一款三合一的系统。手机、平板和电脑都用一套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可以无缝衔接。
尽管微软最终因为手机系统的失败让这个愿望落空,但这种理念却被作为竞争对手的苹果完美实现了。
如今,苹果全家桶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通过Apple ID和iCloud,iPhone、iPad、Mac、Apple TV、Apple Watch等多款苹果设备都能相互贯通,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步,用户由此获得更好的体验。
日前,苹果向开发者发布消息称, 3月份起,开发者就能用通用购买的方式分发iOS、iPadOS、macOS、tvOS版的应用。 简单来说,用户只需要在任意一台苹果设备上的App Store中购买应用,其他不同类别的设备也能下载使用,不需要再额外付费。
微软计划推出自家移动应用商店,同谷歌抗衡我们都知道,iOS上App Store是唯一正规的应用商店,用户获取应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它。根据苹果设计的机制, 用户在App Store中购买的应用都会被记录,并且和Apple ID绑定,这样即使是更换设备也能无缝转移原有的应用、数据 ,不需要额外付费,这和PC互联网时代的序列号激活或锁定主板的方式截然不同。
不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苹果不同系统之间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例如,
iOS App Store和Mac App Store并不互通, 如果有一款应用同时在两个平台商店,用户购买的话需要分别付费。
当然,这并不难理解。macOS和iOS是不同的两款系统,应用开发机制、系统代码都不尽相同。尽管它们同属一家公司,但依然是两个不同的平台。
但是,最近几年,苹果在大力推动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通融合。以苹果自家的应用为例,Siri、备忘录、Safari、iMessage、相册等,都同时预装在iPhone、iPad、Mac等不同设备上,如果都登录同一个账号的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也会实时同步。
例如,iPhone上收到的信息,可以在Mac中回复微软计划推出自家移动应用商店,同谷歌抗衡;Mac备忘录里记录下来的文字,马上就会同步到iPad上。
如果通用购买政策在不同系统平台上落实,则意味着第三方应用以及开发者也能为苹果搭建的生态圈添砖加瓦。
对用户而言,一次付费,就能在多台设备、多个系统上使用同一个应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省下一笔钱,获得更好的体验。
多系统多平台实行通用购买机制,对用户和苹果都有利,但目前而言,开发者未必会欣然接受。
以macOS平台为例,苹果Mac产品和用户数量相比iPhone、iPad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由于系统的差异性,同一款应用在多个平台上需要分别开发。
我们可以发现,Mac App Store中的应用通常要比iOS App Store上贵不少。比如说, 视频播放器nPlayer iPhone上的价格为30元,而在Mac上则要68元 。
Mac应用普遍比iOS端贵,总结一下,原因可能有这些:
1、Mac开发者和应用数量都相对更少,同类应用竞争少导致价格“虚高”。
2、Mac设备和用户数量不多,目标付费群体更少,应用定价要更高才能让开发者盈利 。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当销量足够大时,单价就能被摊低。所以,iOS上能看到很多定价1元、6元的低价应用。
3、Mac应用开发成本更高。 不可否认的是,通常来说,桌面端应用在功能上会比移动端丰富强大一些,同时开发的难度也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苹果官方的说法,开发者将能以通用购买的方式来分发应用。也就是, 通用购买机制是苹果给开发者提供的一个选择,而非强制性的要求 。
对很多多平台开发的开发者而言,如果直接执行通用购买机制,则可能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即使是在iOS系统上,很多应用都是通用版,同时兼容iPhone和iPad,但也有开发者选择开发不同的版本,并且单独收费。
直接让开发者放弃到手的利益、遭受损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实际上,苹果已经在尝试做另一件事—— 降低iOS应用在Mac上移植的难度 。
2019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宣布推出了Project Catalyst项目。通过它,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把iPad应用移植到Mac上。 iOS和macOS的编写底层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这个项目可以将相同的部分整合到一起,降低移植开发的难度。
就应用数量来说,Mac要远远少于iOS平台,苹果推出这项计划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iOS丰富的应用来完善Mac平台的软件生态。
现在,已经有不少开发者尝试通过Project Catalyst在Mac上移植iPad应用,例如大名鼎鼎的笔记应用GoodNotes 5、推特客户端等。
当然,尽管iPad应用已经为大屏优化过,移植到Mac上的适配难度相比iPhone应用会小很多,不过这项工作也不是点个按钮这么简单。毕竟iPad应用交互方式是触控,而Mac应用则是触控板键盘。
但不管怎么说, 相比从零开始开发一款应用,Project Catalyst对开发者来说依然省时省力不少 。Gameloft团队甚至表示,把狂野飙车9移植从iOS移植到Mac上,只花了一天时间。
通用购买机制对用户和苹果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要让它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依然是让开发者们有利可图。不管是降低开发成本还是提供新的盈利点,苹果都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过去十几年里,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不过,尽管手机平板对PC形成了冲击,但始终无法取代其生产力工具的地位。可以想象到的是,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各类硬件产品都将继续共存。
苹果是为数不多的以电脑业务起家,通过智能触屏手机实现爆发的 科技 巨头。苹果也是目前唯一能同时在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电视等设备上同时运行封闭系统的品牌。
移动端打败的微软,系统优势依然局限于PC;通过安卓和iPhone抗衡的谷歌,并未在PC上打开局面,可穿戴系统也处于弱势地位。
苹果全家桶的封闭生态优势近年在一点点地凸显,除了软件应用外,硬件上苹果也取得了突破。Strategy Analytics表示, 2019年Apple Watch的销量大概有3070万块,同比增长36%,超过了瑞士钟表行业的整体出货量。AirPods 2019的销量更是达到了近6000万款,在TWS耳机中的占比超过了50%。
这些硬件产品能够大卖,一方面是强劲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另一方面也是苹果生态优势在助力。不管是智能手表还是蓝牙耳机,它们都可以和苹果旗下的其他硬件产品完美联动和互通,在使用体验上碾压对手。
苹果现在推出通用购买机制,有望进一步巩固自家的封闭生态优势。在构建能够对抗苹果的生态圈上,竞争对手们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app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若使用微软计划推出自家移动应用商店,同谷歌抗衡的是vivo手机微软计划推出自家移动应用商店,同谷歌抗衡,APP是Application微软计划推出自家移动应用商店,同谷歌抗衡的缩写,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手机上的软件都可以称为APP。
微软联合安卓推Windows 11,或冲击苹果、鸿蒙等
近日,微软推出新款操作系统,这是6年来首次推出新的Windows系统,也是微软系统10年来最重要升级。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 11增加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兼容安卓系统。这意味着什么?又将对苹果、鸿蒙等产生什么影响?
时隔6年推新,Windows11兼容安卓
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上午11时,微软正式发布了Windows11。这距离上一代Windows10发布已有6年。
Windows11 11简化了用户界面设计,将系统应用程序图标改为居中放置,并包含了一个开始按钮和菜单选项。在系统图标上,微软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入了大量圆角元素,Windows 10的动态磁贴设计被放弃,还增强了多任务办公性能,以及和苹果差不多的 Widgets 小组件,里面包含了天气、地图以及日历提醒等。微软还把原先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通讯协同软件 Teams,整合到了系统里。
游戏 体验方面,微软宣布了系统能够直接存储,这一功能允许使用者快速访问硬盘驱动器来加载大型 游戏 。
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 11将支持安卓应用程序。这意味着,PC 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商店里下载安卓的 App,并在电脑上打开使用。
业内称,微软此举是为了顺应发展,目前苹果、华为等大量竞争对手正推动跨平台融合,提供跨设备、跨平台的服务,微软需要适应变化。
或冲击苹果、谷歌和鸿蒙
此前,微软推出的Windows 10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PC操作系统,涉及超13亿台设备。对于Windows11的前景,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微软联合安卓发布Windows11,意味着应用平台从手机转向Windows11,已经势不可挡。
“2~3年内,Windows11新生态有望与安卓生态平分天下。”他补充道。
微软商店收入分成政策也做出了调整。微软官方表示,在微软应用商店登陆的安卓应用,不会收取任何分成,所有利润全归软件开发者所有,只有使用微软支付系统时才收取12%手续费。
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是在“挑战应用商店商业模式”。目前大多数平台分成收费,以苹果App Store分成比例是30%,谷歌Google Play为15%。
张孝荣还认为,Windows11全面兼容安卓,打通了电脑与手机,增加了多项功能,突破跨平台的硬件壁垒,或对鸿蒙引以为傲的“一碰传”就变成了小把戏,届时鸿蒙会面临一个强大劲敌。
微软欲打造通用Windows平台
虽然微软在PC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手机市场略显颓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微软也在致力于开发手机市场。微软一直想要打造通用Windows平台,就目前看来前景并不乐观,还有苹果谷歌挡在前面。
微软CEO萨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制定了一项宏伟但风险也极高的战略,那就是通用Windows平台(UWP)战略。一旦这项战略获得成功,微软的开发者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大量设备上开发和销售他们的Windows应用。
本周我们在旧金山游戏开发者大会(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听到不少关于UWP的消息,微软即将召开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还会大谈UWP。
但什么是UWP?
编写一次即可在任何版本的Windows上运行
UWP背后的基本理念很简单。开发者只要编写好应用,它就能在任何Windows 10设备上运行,不管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不管是PC、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又或者是HoloLens和Xbox One游戏机,只要是基于Windows 10系统的设备都可以。
如果UWP战略取得成功,那将彻底改变软件开发方式,平板电脑、手机和PC之间的界限将更加模糊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UWP,微软前CEO鲍尔默(Steve Ballmer)就认为这项战略不会成功,但是最有影响力的游戏开发员蒂姆·什维尼(Tim Sweeney)却盛赞这是“微软历史上最积极的行动”。除了Facebook和Uber等大公司之外,大多数开发商还没有真正接受UWP。
因此微软现在才会不遗余力地鼓吹UWP,而目前的状况也足以说明这对它来说将是一场苦战。
为什么微软想打造一种全新的应用或应用生态环境?
Windows系统现在仍然是最流行的PC操作系统。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革命的兴起,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苹果iOS设备的.全球用户也超过了10亿人。因此,开发商们更倾向于为Android和iOS系统开发应用。
当然,微软也有自己的Windows手机业务,但它花了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打破它在移动领域的恶性循环:没有足够多的用户使用Windows手机,因此开发商不愿意为Windows平台开发应用;而没有足够多的应用,人们就更加不愿意去购买Windows手机。
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微博)则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它们的手机业务,而且还将这种优势扩展到平板电脑领域,通过人们已经熟悉的应用和界面将平板电脑变成了跟PC一样有用的设备。
当然,像iPad Pro和Pixel C这样的设备在功能和用途上肯定还比不了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平板电脑总有一天能在功能和用途上赶超笔记本电脑甚至PC。
微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领域的弱势已经渐渐转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而它的竞争对手们肯定会乘胜追击。
为什么开发者可能会接受它?
纳德拉领导着微软提出了一个基于Windows 10系统的解决方案。按照UWP战略的规划,开发者只要编写一次应用,它就能在任何一台Windows 10设备上运行,以后也不用因为软件或硬件的升级而修改应用。
虽然微软以前的开发技术已经被无数人所熟悉,但他们从未考虑过现在大量设备所用的触摸屏这个因素。UWP可以让各种应用针对触摸屏的优化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一些。
如果微软能够说服开发者利用UWP来为Windows 10 PC和平板电脑开发应用,那么他们开发的应用只需稍作修改就能在Xbox One和Windows 10 Mobile智能手机上运行。HoloLens正式推出之后,开发者利用UWP开发的应用也将能够在HoloLens上运行。
每一种新设备都会给开发者提供一个销售软件的新机会。
纳德拉说过:“Windows和Windows 10的强大概念是,它对于开发者而言是一个应用平台,一个商店。开发者只需编写一次,他们开发的应用就能在所有Windows设备上运行。”
随着Windows 10用户不断增加,这个平台上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恶性循环就会慢慢变成良性循环。
至少,这是微软的梦想。
然而……
对于移动应用开发者来说,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他们的应用只有在Windows智能手机上才有价值,而没有人使用Windows智能手机的话,那谁还在意它是不是一款通用应用呢?
Here Maps就是个最好的例子。Here Maps在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它不会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的Windows 10 Mobile应用,同时决定完全放弃对Windows平台的支持。可能根本没人想过在Xbox One或HoloLens上使用他们的应用。
这也正是鲍尔默敦促微软放弃努力转而开发一款支持Android应用的操作系统的原因。
对于老派Windows开发者而言,这个问题有点偏向哲学。象Epic Games首席执行官蒂姆·什维尼这样的开发者担心UWP会让微软获得太大的控制权。
与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不同的是,微软从未真正监管过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软件的行为。你可以从任何商店、以任何形式出售Windows软件。
什维尼写道:“按照UWP战略的构想,微软在Windows 10内部构建了一个‘平台套平台’的封闭式架构,这是第一步,它最终将锁闭消费者PC生态系统,利用应用发布和销售来营利。”
什维尼最担心的是:至少现在你只能从Windows 10的Windows Store应用市场获得UWP应用。由于Windows Store所占的应用交易量份额只有30%,也就是说编写UWP应用会让Windows应用开发从目前相对开放的状态转变成更加封闭的状态,并且开发者们必须向微软付费。
但是微软自己却说,UWP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标准,并承诺会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披露这方面的更多细节。
不管怎样,微软正在通过《古墓丽影》和《战争机器终极版》等游戏大力推介UWP,唯一的问题是:微软能否在苹果和谷歌将其赶尽杀绝之前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来为Windows 10开发应用。
微软通用Windows平台策略之所以困难重重,归根到底还是WP用户不够多,目前还是安卓和IOS苹果主导手机市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