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亏欠软银47亿美元,不再激进投资后,孙正义该如何拯救他的资本帝国?
- 2、还是开始了!美企没有放弃,倪光南果然有远见
- 3、3个月,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孙正义“秃燃”翻盘
- 4、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
亏欠软银47亿美元,不再激进投资后,孙正义该如何拯救他的资本帝国?
没有办法拯救他的商业帝国,因为拯救不了,欠债太多了。他现在正式宣布退居二线曾经有多么激进,现在就有多么落魄。因为现在他的这个创业公司上面,亏损在不断的扩大,而且他作为创始人来说,已经亏了接近50亿美元了。他想要把这个公司做得越来越好,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这个投资成为了全球的笑柄,股权也变成了一堆废纸。
没有办法拯救商业帝国,欠债太多
根据最新的消息可以看得出来,软银集团在这个科技创业的道路上,面亏损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的亏损比之前投资的还要多,所以他们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已经亏损了接近50亿,左右那么他的这个商业帝国的梦想也完成不了。如果说怎么拯救估计没什么办法,因为欠债太多无法补充。
当初有多么辉煌,现如今就有多么落魄
对于这个公司来说已经没有办法拯救了,因为当初的时候有多么辉煌,那么现如今就有多么落魄,感觉还是蛮残忍的。当初因为他的基金投资把这个公司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最终他选择退居2线。可以说曾经有多么优秀,现在就有多么落魄吗?想要拯救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个伟大的商业帝国也拯救不了了。
投资成为全球笑柄,股权相当于废纸
在这个亏损接近47亿美元之后,就不再激进性的进行投资了,那么他的这个资本帝国也无法来拯救了,虽然他觉得还有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其实没啥用。那一次他选择转身退居幕后,他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他不再进行这个软银的投资,把日常工作交给其他的高管。那么这个公司也即将瘦身,他会把事业放在芯片投资上面。
还是开始了!美企没有放弃,倪光南果然有远见
芯片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仅从每年我们的进口商品排名上就可以看出,已经连续多年超过石油排在第一名,去年进口金额达到2.8万亿。可见,芯片对外依赖有多大。
为此,我们必须解决芯片问题,这需要突破多个难题,比如光刻机、EDA、光刻胶等。其中有一种最基础的更加重要,就是芯片架构。如今,架构市场情况更复杂了。
目前,全球芯片行业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架构,分别是X86和ARM。其中,X86属于英特尔,这可是典型的美系芯片架构,主要应用于PC端电脑和服务器等方面。
想要设计CPU等,就需要使用X86架构,我们也有不少CPU企业在使用。之前,英特尔对X86的架构授权管理得很严,从不随意授权,中企都是想方设法才能使用。
后来ARM架构崛起了,主要应用于移动端芯片设计,但如今PC端也开始使用。
设计芯片,先后就需要确定使用哪个架构,想使用哪个架构就需要获得人家的授权才能使用。ARM凭借它的优势,拿下了全球90%左右的份额,被称为移动芯片巨头。
全球大型移动芯片设计企业都在用ARM,像华为、苹果、高通、三星、联发科等。
不仅如此,ARM也开始应用于PC端芯片设计,甚至抢走了X86市场9.5%的份额,比如苹果用ARM架构设计了PC端CPU芯片,还有华为将ARM用于服务器芯片。
由此可见,ARM架构有多重要,谁掌握了在芯片领域就有了重要地位。但创立ARM架构的英企ARM公司却没把握好,2016年时在资本的助推下卖给了日本软银。
但没想到的是,后来软银又陷入困境,2020年又准备卖出。当时,美企芯片巨头英伟达想以400亿美元收购,但后来遭到了多方的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还赔了钱。
英伟达收购ARM失败后,日本软银并未罢手,孙正义积极推动ARM去美上市。
这下,情况更复杂了,不少芯片巨头盯上了ARM,其中不乏美企。尤其是高通,其CEO表示高通是ARM的最大客户之一,在ARM即将进行的IPO中,他们会大量购买。
如果高通控制ARM,并不比英伟达强多少,之前高通强势收取专利费都记忆犹新。
不仅高通想参与,X86的英特尔也有意接管ARM,还有韩企SK海力士。近日有消息显示,三星也将参与竞争。美媒还表示,三星正在跟英特尔沟通共同接管ARM。
可见,ARM的竞争有多激烈。但不管他们谁接管,都难以保证ARM架构的中立。
由此可见,ARM不管最后结局如何,都将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不受限制地按市场需求进行授权。我们的很多芯片设计企业在用ARM架构,一旦受限影响将会非常大。
看来,我国院士倪光南还是很有远见,早就说过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讨不来的。倪光南不仅呼吁要阻止ARM收购案,还在国内积极推进开源的RISC-V架构。
RISC-V架构是免费开源的架构,优势和潜力都非常大,近两年成长也非常快,虽然市场份额还不大,但也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印度甚至将RISC-V作为国家指令集。
我们2018年就成立了RISC-V联盟,倪光南担任理事长,国内很多企业为成员。
面对ARM的不确定性,我们很多企业开始运用RISC-V进行芯片设计。基于RISC-V,阿里推出了玄铁910芯片,中科院开发出了香山芯片,华为已应用于电视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RISC-V也引起了英特尔的注意,想要收购开发出RISC-V的SiFive公司未成功。于是投资28亿美元开始研发RISC-V架芯片,以应用对ARM的冲击。
在架构上龙芯就做得非常好,推出了自主架构,这才是彻底摆脱国外限制的根本!
3个月,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孙正义“秃燃”翻盘
“3个月,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刘晓月
在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度上演大败局的孙正义,再度上演了大反转。
软银巨亏1.4万多亿日元、创下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最大单季亏损的消息刷遍全网,然而仅仅三个月,软银集团的财报就已经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让质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软银集团发布4月~6月(2020财年第一季度)合并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为1.255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这个数字也是软银成立以来最好的季度业绩。而上一季度则亏损了1万多亿日元。
与此同时,孙正义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三个月内身价激增了近120亿美元,缓解了2020年一连串投资损失给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他的个人财政造成的压力。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开始跟踪孙正义以来,孙正义的个人财富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巧合的是,软银公布财报这天恰是孙正义的63岁生日。这对于“感觉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的孙正义,绝对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一
孙正义,19、20年最惨的大佬
孙正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2019年整个财年,软银集团经营亏损1.365万亿日元(约127亿美元),略多于4月份业绩预告的1.35万亿日元,创成立以来亏损最高纪录。其中大部分亏损都来自于愿景基金,2019财年愿景基金的投资亏损为1.8万亿日元。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愿景基金更是变得一团糟。 5月软银发布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软银集团净亏损1.438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6亿元),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业的季度业绩纪录,超越了东京电力集团在东日本大地震时创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亏损1.3872万亿日元纪录。
软银股价也是接连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为例,20几天内软银股价暴跌42.69%,几乎腰斩,一举创下20年来最大跌幅。
在经历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后,更多公司的悲剧还在路上。 就连孙正义本人也承认,随着该公司收紧财务支出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撼动,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将会破产。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个个“情比金坚”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经对他青眼有加、45分钟就能给他450亿美元的投资人,如今对他也是冷眼相待。 据媒体报道,愿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为二期注资。今年孙正义在利雅得参加最新的“未来投资倡议”峰会(也被称为“沙漠中的达沃斯”)时,在他的小组讨论中,孙正义所在的房间几乎空无一人。
曾经并肩战斗20年的盟友,也终于弃他而去。 2001年,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应邀任软银的外部董事,选择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卸任软银的外部董事,和孙正义分道扬镳,理由是“想专注于本业”。显然,实业出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惯孙正义这种赚估值膨胀、靠鼓吹泡沫的钱。
曾经被众人追捧为投资风向标,如今却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热讽。 一位对冲基金投资者表示,愿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cott Galloway干脆预言,愿景基金将在12个月内关闭。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孙正义,不得不低头认错。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孙正义表示:“投资战术上,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我已经开始后悔”。
二
孙正义如何实现“逆风翻盘”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
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投资者和媒体,这事不是孙正义低个头认个错就能了结的,他太需要干出点成绩,来挽救愿景基金的未来,来挽回自己的“投资教父”人设了。
那么孙正义要如何实现“逆风翻盘”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资项目推上市。
近日,软银投资的在线家庭保险提供商Lemonade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了139%。虽然这家公司的IPO规模并不大,但受益于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们的 健康 保险意识大大提升,它的成绩还不错,开盘两天便顺利的让市值翻了1.5倍,还成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现最好的IPO,不得不说孙正义在连续的投资失利后,总算是有所收获了。
除此之外,孙正义还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 打算将出售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让Arm上市。Arm是一家软银在2016年收购的公司,这是该公司最大,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之一。
彼时,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成就了软银 历史 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对孙正义的意义堪比阿里。 Arm的表现也不负众望,ARM在1990年创立时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发展2015年ARM处理器的出货量达到了150亿个, 历史 出货总量超过了1000亿个,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的ARM架构。
此外,孙正义还在加速变卖家产。 3月23日,软银披露了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的筹资计划。其中2万亿日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和增加存款,预计将在未来4个季度内完成。
在这个计划中,首先就是疯狂抛售占据了孙正义整个投资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来,靠着投资阿里1000多倍的回报,软银至少获利超1000亿美元。但此前,孙正义仍然多次强调不会出售阿里股票。不过终于是形势比人强,今年以来,孙正义接连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权,套现约1.6万亿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孙正义还通过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获得2.4万亿日元资金,出售旗下电信子公司获得3千亿日元。
但根据孙正义以往的投资风格,如此高频率的卖出显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孙正义的玩法是通过巨额投资,让这些公司能用资本的钱跑马圈地,然后熬到垄断那一刻,愿景基金再大赚特赚。
但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与软银股价下挫的事实,一点点剥离可以换取的短期回报,不得不成为软银的权宜之计。
所以,看似漂亮的业绩反转,却未必真的意味着真正的翻盘。 孙正义也在发布会上承认,“鉴于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证未来能够持续盈利。”
三
孙正义能否再造阿里神话?
孙正义折戟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将孙正义称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释任何商业计划或模型时,孙正义的第一反应就是说,‘大卫(卫哲英文名),可以扩大十倍吗?’……在我设法回答的情况下,他会接着问,‘再十倍呢?’”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是大开大合、极为激进。 他最擅长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对目标公司大手笔砸钱,迅速推高创业公司估值、扩大市场规模。每一个被投的企业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个都是概念炫酷的“独角兽”,但每一个都需要大笔烧钱,但能否赚钱却仍然是未知之数。
但这种打法带来的业绩虽然亮眼,其实却只是“纸面财富”而已。这些漂亮的业绩数字都是都是浮盈撑起来的,所投企业估值上升带动软银业绩增长。但一级市场的估值一向是个玄学,只要股权没有变现,这些业绩就都只是账面利润,不能转换为企业的现金流。
尤其是当时代转变,这种打法的弊端就会开始空前凸显。
一是由于大环境的遇冷,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投资人越发珍惜自己钱袋子里的钱,比起赚估值膨胀的钱,他们更重视“真金白银”的收入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二是因为互联网红利的式微,那种“烧钱”换“流量”的传统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这样的明星独角兽,运营数年仍然深陷亏损泥潭,越发地让投资人觉得,孙正义给他们带来的只是一个“大饼”。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资模式的孙正义,能否再缔造新的阿里神话?
让我们,拭目以待。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为了能让Arm在伦敦上市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或者至少部分在伦敦上市,约翰逊曾亲自游说Arm的股东方软银亿万富翁创始人孙正义。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1
由于英国出现动荡,日本软银集团决定搁置英国芯片设计子公司Arm在伦敦上市的计划,而是可能直接前往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曾亲自游说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希望Arm至少能在伦敦证交所部分上市。但随着约翰逊政府下台,多位主导此事的官员离职,Arm上市谈判陷入僵局。
过去,企业始终回避两地上市模式,因为同时在两地进行IPO成本更高,过程也更为复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都需要其提供招股说明书,并附有其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他监管要求。
两名熟悉软银想法的人士表示,计划在伦敦上市的工作实际上已经在公司内部停止。与过去相比,在伦敦上市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接近软银的银行家警告称,该集团之所以考虑在伦敦上市,是因为英国政府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英国政府已要求官员们制定合适的上市条件,承诺让Arm成为英国科技行业中的全国性领军企业。
不过伦敦对快速增长的公司依然缺乏吸引力,因为赴美上市可能获得更高估值和更多融资。孙正义曾在6月份告诉股东,他支持在美国上市,因为Arm的大多数客户都在美国。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以及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的官员仍在制定方案,希望吸引Arm在伦敦上市。伦敦证交所的高管们也仍努力游说Arm高管。
据悉,Arm在英国IPO的准备工作已达到“成熟”阶段。此举意味着,Arm可能同时被两个市场纳入指数,这将增加可能投资于该公司的基金数量,并帮助该公司快速进入富时100指数(FTSE 100)。
英国银行家表示,Arm在两地上市的想法并不“疯狂”。他们说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Arm在英国的股价过去有很大的溢价,它在英国上市将获得更大的支持。作为同时进入富时100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首家成份股公司,弃英赴美,孙正义决定让Arm年内在纽约上市你能想象孙正义会有多兴奋吗?”
Arm的.一种选择是在IPO中包括向散户发行股票,以吸引那些年纪较大、较为富有的私人投资者,这些人还记得该公司早期从剑桥Acorn计算机公司分拆出来时的场景。
软银最近投资了PrimaryBid,该公司为散户投资者提供购买IPO股票的平台。分析人士表示,这可能会被用作吸引私人投资者投资Arm的手段。
2016年,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收购了Arm,并在四年后达成了一笔重磅交易,将其出售给英伟达。然而,由于监管阻碍,这笔交易被搁置。
软银和Arm均拒绝置评。Arm此前曾表示,无论在哪里上市,该公司都计划将总部继续留在英国。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2
由于英国政府动荡,软银搁置了英国芯片企业Arm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
7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约翰逊辞去英国首相,投资部长格里·格里姆斯通和数字部长克里斯·菲尔普辞职的大背景下,软银已经暂停了明年Arm在英国上市的讨论。
《金融时报》称,为了能让Arm在伦敦上市,或者至少部分在伦敦上市,约翰逊曾亲自游说Arm的股东方软银亿万富翁创始人孙正义。原本的投资部长格里姆斯通和数字经济部长菲尔普也都在与软银的谈判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根据Arm之前对外释放的消息,孙正义希望把Arm放在美国上市。而这次英国动荡可能为软银寻求更直接的美国上市铺平道路。
由于必须同时进行两次IPO的成本和复杂性,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都需要招股说明书和其他监管要求,公司过去一直避开这种方法。
两位熟悉软银想法的人士表示,IPO伦敦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已在公司内部停止。其中一位人士补充说,伦敦上市的可能性看起来比过去要小。
鉴于在美国有更高估值和更深投资者现金池的潜力,伦敦一直被批评为对快速增长的公司没有吸引力。
报道称,据一位熟悉政府努力的人士称,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以及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的官员仍在制定一揽子计划,以吸引Arm上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高管们仍在努力让软银相信英国的优点。
软银和Arm拒绝置评。Arm此前曾表示,无论它在哪里上市,它都计划将其总部保留在英国。
2月8日,由于交易遭遇监管挑战,英伟达正式宣布终止收购Arm。软银随后表示,Arm准备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进行公开募股。
Arm于1990年在英国剑桥成立,一直专注于开发低功耗的芯片。高通、联发科、华为、苹果等企业均采用Arm芯片架构开发芯片,其产品最初用在在智能手机领域,现在延伸至电脑、车联网设备等众多领域。
软银或考虑只在美国上市ARM3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英国政府出现动荡,软银暂停让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ARM 在伦敦上市的计划,可能会考虑只在美国上市。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曾在与软银的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英国投资部长格里 · 格林斯通(Lord Gerry Grimstone)和数字部长克里斯 · 菲尔普(Chris Philp)宣布辞职,导致软银暂停了让 ARM 明年在英国上市的讨论。
据悉,软银集团是在 2016 年以 32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ARM 的,这笔交易是软银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2020 年 9 月 13 日,软银集团宣布,将把 ARM 出售给英伟达,交易价值为 400 亿美元。然而,由于监管方面的重大挑战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对,这一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
今年 2 月 7 日,软银集团正式宣布,它与英伟达同意终止双方此前达成的 ARM 出售协议,并为 ARM 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
今年 2 月 9 日,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表示,ARM 很可能选择在纳斯达克而非英国本土上市。然而,6 月中旬,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也正计划让其所持部分 ARM 股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如今,刚刚过去一个月,事情又发生了变化,软银集团暂时暂停了 ARM 在伦敦上市的谈判。
Arm 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 OEM 厂商,全世界超过 95% 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 Arm 架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