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威马员工在线讨薪 吉利副总裁:我这里缺人,考虑一下
- 2、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 3、比亚迪降价是真是假?理想亏损20亿?威马维权意外获温暖
- 4、国产特斯拉出口欧洲,威马自燃宣布召回,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
- 5、上海消保委警示:这家新势力的产品谨慎购买
- 6、威马员工遭“停薪留职”,吉利副总裁公开抢人
威马员工在线讨薪 吉利副总裁:我这里缺人,考虑一下
2月25日,微博博主@李如花同学 在线向“威马汽车”进行讨薪。据博主描述,周五下班后,当晚就接到部门领导的电话通知,被告知停薪留职。更早些时候,其还被跨级领导规劝“主动离职”,给出的劝退理由是“相比他人,你更容易找到工作”。在接到口头通知后,公司的企业微信、企业邮箱、企业WE+系统界面全面瘫痪(具体原因未知)。
该博主表示,“我在威马公司任职近400天,在上上周之前还非常喜欢也尊重这家公司,同事们、领导们都是非常nice的人,甚至将来离职后,还是希望威马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同时作为一个打工人,作为一个有房贷、有房租、有娃有老要养的打工人,我需要生存,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在工资拖欠、社保拖欠的“停薪留职”状态下,原谅我实在承担不起”。博主表示,“我没有任何造谣生事的意愿,只不过确实是被上述这些事实恶心到了,当然恶心的事还有更多”。
在该微博中,曝光了一份盖有威马汽车公章的沟通信,落款时间为2月24日,这是威马员工的发薪日,但大部分员工并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假状态,微博博主@李如花同学就是被告知停薪留职的员工之一。
信中,威马承认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沟通信》还提及,威马各部门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假,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采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
2月2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李如花同学 微博表示,“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李如花同学则回复称,“卑微小公关如花,在线表示感恩老板垂青,死而后已。”
沈晖,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与杨学良职位大抵相同。2015年10月,离开吉利控股的沈晖创办了威马公司,并通过收购黄海汽车、中顺汽车获得生产资质,于2018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威马EX5,成为国内率先打破造车PPT的新势力公司。当时,沈晖作为有着丰富汽车从业经历的老将,再通过巨资收购促使首款量产车顺利上市,威马赢得资本疯狂押注,包括百度、红杉、腾讯、SIG等明星公司,甚至还吸引了地方政府注资。截至目前,威马累计融资350亿元,这个数字远超蔚小理。
威马融资能力很强,但花钱也不差,最大一笔投资是花在自建工厂上。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温州工厂一期工程规划总投资67亿元,黄冈工厂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再加上收购黄海汽车、中顺汽车,数额之大可想而知。
大笔资金被固定资产占用,导致威马没有充裕的钱持续投入研发。2019年,威马研发支出为8.9亿元,2020年-2021年分别为9.9亿元、9.8亿元。相比之下,蔚小理毫不吝惜大笔投入研发,加快产品研发,对核心技术进行升级,而缺乏研发的威马,产品力匮乏、技术迭代滞缓为当下发展埋下了隐患。
如今的威马,已经到了生不如死的局面。巅峰时期,威马在全国拥有621家门店,而随着销量日渐低迷,工厂停产、裁员降薪甚至连总部大楼的租金都无法缴纳,威马在全国的经销商门店开始大面积关停。
眼下,威马最缺的依然是钱。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威马账上有66.7亿元的长期借款,22.8亿元的短期借款,合计外债90亿元。4月,威马又向银行借了两笔贷款,合计10亿元,两年之内需要归还。但威马显然没有这么多钱,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账上现金储备及现金等价物为41.6亿元。
威马希望借壳上市,通过Apollo出行获得了在二级市场融资的渠道。Apollo出行曾发布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乐观估计,威马具有极大可能性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挂牌,但能不能顺利融资依然是个未知数,而即便顺利完成35.26亿港元的融资,也远不足以抵挡威马的债务。
对于沈晖来说,眼下的威马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而是包含产品力、渠道能力、组织架构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集合。如果说,2019年的李斌拿到融资就可以拯救蔚来于水火之中的话,那么沈晖则需要在公司内部彻底发起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包含产品和服务,更包括组织和管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com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已有员工到威马黄冈工厂维权。据相关图片显示,疑似威马员工将白色横幅装订在威马工厂门口,横幅上写着“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
在威马汽车及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微博下方,参与索要工资的人数不胜数。
员工、车主、供应商、经销商并不希望威马破产,因为只要威马活下来,就会有希望,他们的利益损失才能最小化。
据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再次发布沟通信。信中,威马汽车承认公司遇到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沟通信”还提及威马各部门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假,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采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以上安排自2023年2月25日发薪日起实施,并随该发薪日对应的考勤周期开始生效。
报道称,本次发布沟通信时间正好是威马汽车2月份发薪日,大部分员工均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假的状态。属于复工复产人员名单、能拿到2月薪资的员工少之又少。
截至目前,威马汽车官网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自去年10月份开始,威马汽车便接连不断被爆出关于“降薪、全员停薪留职“等,2022年11月21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一封内部沟通信中披露威马汽车正面临的问题,包括威马汽车面临着资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压力。当时沈晖表示:“2022年10月以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进入2023年以来,威马汽车已经被负面消息缠身,包括全员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财务吃紧等消息继续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一周前,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澄清声明,并表示:“我司关注到多家媒体发布和转载关于公司管理层及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实言论和误导性信息。相关文章一经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部分网友的传播、转载和讨论,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企业管理层个人名誉造成严重影响。我司已针对部分不实信息发送律师函,并要求相关媒体删除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停止误导业界和大众。”声明中还针对“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智慧停车项目“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某威马汽车离职员工称“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闻做出回应和澄清。
随后,沈晖转发该微博至个人社交平台,并配文表示:“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感谢大家的关心,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等我们的好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自救,威马汽车不得不通过上市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今年1月12日,威马汽车宣布:“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860)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一位接近威马汽车人士曾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威马汽车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港股挂牌。”按照计划,威马汽车逾20亿元新融资原定在2月份到账,但截至2月15日,该笔融资仍未到账,这也是直接导致威马再度陷入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
天眼查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获得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是造车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尽管如此,威马汽车依然深陷资金难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发展的自然规律,未来威马汽车发展如何目前仍存变数,但大家仍在等待沈晖口中的“好消息”。威马汽车在上述发布的声明中信誓旦旦表示:“智能电动车赛道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痛定思痛的优化与变革,威马汽车一定能否杀出重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dealer汽车经销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降价是真是假?理想亏损20亿?威马维权意外获温暖
E周大事纪,周周有新瓜。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寒意到来车企思变。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王朝系列已经启动降价,交车周期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
本周一,理想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2022年Q4季度以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2年净亏损20.3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215亿元,亏损增加了近7倍。按交付量和净亏损计算,不难算出理想汽车每卖一辆车,亏损就达1.52万元。
近期,威马的各类消息,以及成为了悬案。融资到位?工厂停产?员工停薪放假?无论威马到底如何,维权的员工已经开始线下+线上维权活动。在此之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李如花同学 微博表示,“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李如花同学则回复称,“卑微小公关如花,在线表示感恩老板垂青,死而后已。”
比亚迪确实降价了,但与官方无关
2023年,开年之后,“涨价潮”与“降价潮”同时席卷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
一边是传统企业说到做到,元旦当天或过后,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汽车、长安深蓝等等品牌,均宣布了涨价通知。究其原因,基本上都是国补退出、原材料上涨,导致的终端价格涨价。
另一边,特斯拉似乎是提前感受到了“寒意”,直接在今年1月6日直接开启了全系降价模式,最高降幅达4.8万元。降价之后的效果显而易见,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1月的订单量迎来了大举涨幅。
随后,问界、小鹏等车企纷纷跟进,以保证自己的产品终端竞争力。即便是没有明面上官方降价,私下也有部分的品牌有不公开的促销政策。
在1月的销量统计中,比亚迪、特斯拉销量表现亮眼,理想汽车在推陈出新后,也做到了逆势增长。不过,整体的市场前景,还是被各类专家所看衰,甚至于锂电池生产量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在此背景之下,网络上已经“等等党”,凡是要买车,等等肯定会降价。而近期,有媒体曝光,比亚迪全国各地多个门店出现了王朝系列产品降价优惠活动,有经销商表示比亚迪汉的降价幅度高达1万-2万元,宋、元车型也有优惠。
不过,据比亚迪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我们官方没有降价这一说。”该工作人员以比亚迪汉和比亚迪秦举例称,比亚迪汉要推新款,因此要对2021款比亚迪汉进行去库存,经销商会有部分优惠政策,而比亚迪秦是新推出了减配减价的版本,同时也有增配涨价的版本,并非降价。”
是什么拖累了理想
本周一,理想汽车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理想汽车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季度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31.5%。
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此外,理想汽车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健康,达到20.2%,全年毛利率达到19.4%。
在持续加大研发层面和能力层面投入的背景下,截至四季度末,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584.5亿元。
整体来看,理想汽车在大方向上,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健康发展。唯一的问题是,理想汽车在毛利润数据上有所下滑,2022年理想汽车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0.2%,全年毛利率19.4%,与2021年的毛利率21.3%相比出现了下滑。
官方表示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主要由于2022年与理想ONE有关的存货拨备及购买承诺损失,被2022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交付的理想L系列较高的车辆毛利率部分相抵销所致。
在亏损方面,2022年理想汽车经营亏损为36.5亿元与2021年经营亏损的10.2亿元相比增加了259.3%。2022年净亏损20.3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3.215亿元,亏损增加了近7倍。2022年理想汽车汽车总交付量为133,246辆。
按交付量和净亏损计算,理想汽车每卖一辆车,亏损就达1.52万元。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亏损,主要是理想汽车在去年投入了大笔研发经费。根据财报现实,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研发费用为20.7亿元,占比为11.7%。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同比增长106.3%。
大笔研发经费的投入,在当下理想汽车已经组成了L系列的产品矩阵,L9、L8、L7已经成为新势力品牌之中的热门走量车款。在可以预见的短期未来内,理想汽车还会推出L6与MPV车型。
如今,理想汽车旗下的产品矩阵,已经远超过当年一款车型闯天下的局面,更多的新车加入,意味着理想汽车的市场覆盖面积更加宽泛。那么下一步,或许提升利润率,就是理想汽车的核心重点。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微博提到,“豪华汽车品牌的毛利率超过 40%,而采用直营模式的车企保持 20%的毛利率才能健康运营。”很显然,当下的理想汽车只是将将及格。
威马员工网络公开讨薪,吉利汽车副总裁:我这里缺人!
从去年开始,威马到底怎么样了,一直是外界讨论的热点。一会即将倒闭、一会经销商诉讼、一会冻结资金。今年年初,又爆出拿到了融资,即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IPO。
威马就像是一匹病入膏肓的垂垂老马,一会进ICU、一会进赛场,到底怎么样外界真的很难“拿捏”。
不过,就在今年2月18日,威马汽车湖北黄冈工厂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称,由于威马停薪欠薪,工厂两百多名员工正在进行集体维权。
据其介绍,威马汽车去年10月份开始降薪,11月之后开始只发最低生活保障金1650元,扣除个人社保到手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等到了12月到手工资就只有500元左右。
随后就有消息称,威马汽车开始了第二轮集体降薪,仅发25%工资,甚至有部分员工停薪留职,引发了外界对威马汽车生产经营状况的再次讨论。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威马汽车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等因素遭遇困难,正在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和终端用户的体验。而在这条微博下方,有大量讨要工资、请求补缴社保的评论。一位网友写道:“作为最底层的员工,整整把五年青春奉献给你们,如今连最基本保障都给不了,太寒心了!”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之际,2月24日,事态再度升级,在威马汽车黄冈工厂门口,威马员工拉起多条讨薪横幅,横幅上写着“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等。
2月27日,对于威马汽车拖欠员工工资一事,黄冈市人社局所属单位劳动保障监察局工作人员作出回应:“已经接收到威马员工的维权申请,正在受理相关事宜。”据了解,目前市劳动保障监察局与市人社部门已成立专班介入此事,并为一百多名威马员工做了笔录登记。
在威马员工维权事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2月25日,一位名为“李如花同学”的网友在社交网站发文称,自己被威马汽车“停薪留职”、并讲述相关具体情况。
随后,该微博被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了该网友的微博,并说道:“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
对此,网友评论称,“杨总大气”,“上微博,直接找老板谈”、“BOSS直聘”。
网友“李如花同学”回应称“卑微小公关如花,在线表示感恩老板垂青,死而后已。”
从网友评论、“李如花同学”的回应来看,充分肯定了杨总的雪中送碳是多么暖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49号公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产特斯拉出口欧洲,威马自燃宣布召回,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
10月最后一周。本周车坛大小事不断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但究其共性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大多都与新能源汽车有关。其中,国产特斯拉正式出口欧洲,威马发生30天内第三起自燃起火事件,两家新能源车企采取不同的“重生”路径......跟随马拉车市一起进入一周车市,快速回顾本周车事。
国产特斯拉正式整车出口欧洲
10月2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中国制造整车出口欧洲仪式”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在该仪式上,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已通过进入欧洲市场的全部认证要求,正式出口欧洲。
据悉,本次出口车辆为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保持一致,出口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十余个欧洲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建立超级工厂是为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了满足中国的本地需求,而不是向其他市场出口。
然而由于产能和成本的优势,使得特斯拉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国产Model 3出口到欧洲。此前,特斯拉曾预计今年上海工厂的年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
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9月在中国的销量为11329辆。以此估算,特斯拉Model 3的年销量约在15万辆左右,这也意味着上海工厂产能除供中国市场销售外仍有富余。
马曰: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创下了亮眼的出口成绩。而对于特斯拉而言,选择出口国产Model 3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其对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以及中国市场销量充分权衡后的态度转变。
两家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
拜腾变盛腾,造车重启?
10月29日,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一家名为南京盛腾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拜腾汽车南京总部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此举标志着已于今年7月1日起暂停中国地区业务运营的拜腾汽车,迎来了“重生”的契机,造车大计或将重启。
图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造车公司之一,拜腾汽车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首款量产车型M-Byte在屡次跳票之后,至今尚未实现量产上市。在经历了数次欠薪、停产风波之后,拜腾汽车于今年6月29日宣布,从7月1日起停工停产,预计时间为6个月。
据媒体报道,拜腾汽车待岗员工现有400余人。针对拜腾汽车待岗员工(包括8月起离职的员工),公司尚未按照承诺支付4月、5月和6月三个月的薪资;其中,待岗员工近3个月的最低生活补贴尚未到账,6月、7月、8月的社保和公积金公司也并未按正常月份缴纳,而是通过过期补缴方式,这影响了员工的正常使用(看病就医)。
此外,今年10月1日拜腾汽车举办了最近一次的“All Hands Meeting”全员大会。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会议主要是宣布将有新股东加入新成立的盛腾,公司将努力把盛腾和拜腾两边的员工合并到一起。公司管理层提到何时解决欠薪问题时,仅表示等公司有钱了会分批发放拖欠的工资,但是并未给出发放时间。
长江汽车早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多名员工收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本周,有媒体报道,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的破产文书显示,自主车企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已于今年8月24日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一案。
图源:网络
据媒体报道,长江汽车拖欠员工工资长达12个月之久,工资何时发放至今没有准确消息。此外,自今年8月24日被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程序后,长江汽车据称每周发放一次关于“居家等待”的通知,而在几日前,众多员工收到了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协议书”。
资料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电车生产厂家之一。此外,长江汽车也是最早一批获得发改委批文和工信部审核的双证造车企业,也是仅次于北汽新能源后第二家拿到双资质的车企。
作为有着不俗“先天优势”的新能源车企,最终也落得个破产清算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马曰:从拜腾的摇身一变成为盛腾,到长江汽车的最终倒下,呈现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运。然而无论是可能重启的盛腾,还是长江汽车,他们的困局都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司员工的生计问题。不难预计,在这场新能源车企洗牌的淘汰赛中,或许还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员工正在遭受欠薪的待遇。
威马汽车又自燃,30天内第三起
次日宣布召回,电芯供应商却表示不背锅
10月27日晚,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海淀区发生起火爆炸,前机舱和前排座椅被完全烧毁,整车面临着报废的局面。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因为这已是一个月内威马汽车发生的第三起自燃起火事件。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0月5日和10月13日。
网传10月27日威马EX5自燃图片
针对起火事件,威马汽车官方微博于次日早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同日,威马汽车发布声明,称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汽车产品,召回原因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而对于威马汽车所指的电芯供应商,有媒体报道是中兴高能。针对有关报道,中兴高能在官微公布说明称,在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汽车起火事件中,涉事车辆搭载的是确实是中兴高能的电池,但27日威马汽车起火爆炸车辆搭载的并非高能技术电池。
据了解,目前,威马汽车主要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塔菲尔、中兴高能以及瑞浦能源。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威马汽车共生产1.57万台汽车,其中宁德时代9692台(占61%)、塔菲尔3313台(占21%)、中兴高能2257(占14%)、瑞浦能源532台(占4%)。
马曰:从威马汽车的召回声明中不难看出,27日的起火事件是其召回的主要导火索之一。然而作为威马的电芯供应商之一的中兴高能却表示27日的起火车辆并非使用的是该司电池。看来,威马的这个召回数量和原因,“表态”成分占比大一些,并未覆盖所有的隐患车辆。而真实待召回的车辆,可能还不止1282辆。
七家汽车生产企业发布召回
涉及缺陷汽车共计15790辆
包含威马汽车在内,本周共计有7家车企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据马拉车市统计,本周召回的缺陷乘用车共计15790辆。而7家车企分别为,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东风汽车、威马汽车、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丰田汽车(中国)、克莱斯勒(中国)以及日产(中国)。
除了威马汽车的1282辆之外,其他车企召回情况具体如下:
10月28日
1.?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7年5月23日至2018年6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2017-2019年款阿斯顿马丁DB11和Vantage系列汽车,共计3辆。
召回原因为,前排座椅安全气囊的固定螺母可能未被拧紧至规定扭矩,可能导致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座椅安全气囊无法在正确的位置打开,不能起到座椅安全气囊应达到的保护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检查所涉及车辆的前排座椅安全气囊固定螺母的拧紧状态,如果发现固定螺母未被正确拧紧则拧紧到规定扭矩,以确保座椅安全气囊的正确固定,消除安全隐患。
2.?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9年1月7日至2020年5月20日生产的部分2019款东风启辰T90汽车,共计4425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由于后制动软管与轮罩护板干涉,长期使用后可能因软管磨损产生制动液渗漏,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善的后制动软管(左右两侧),以消除安全隐患。
3.?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7年6月20日至2019年5月2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812 Superfast系列汽车,共计107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后窗的不正确粘合可能导致后窗至后罩盖的粘合力减小,造成后窗玻璃可能从车辆处完全分离,从而增加乘员受到伤害的风险或道路相随车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新的后窗,以消除安全隐患。
4.?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7月13日期间生产的进口雷克萨斯LM300h汽车,共计1713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的后组合灯线束由于防水处理不够完善,下雨或洗车时水分可能会进入线束连接器内部,引起接线端子短路。车辆在检测到线路异常后,ABS等警告灯会点亮,紧急制动时车轮可能抱死,极端情况下可能增加车辆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为所有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改善后的后组合灯分线束,以消除安全隐患。
10月30日
5.?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自2020年10月30日起,召回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牧马人汽车,共计7288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由于电子转向柱锁(ESL)的线束布置不恰当,线束可能会接触转向柱管并磨损。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失去转向助力或车辆动力,会增加车辆发生无预警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检查电子转向柱锁(ESL)线束是否有磨损,安装夹子或维修磨损的电线并安装夹子,以固定转向柱锁(ESL)线束,消除安全隐患。
6.?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3月5日至2020年3月5日期间的939辆进口英菲尼迪QX60车辆以及33辆英菲尼迪Q70L。
召回原因为,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X60因供应商作业原因造成CVT油管装反,走向不符合标准,导致油管产生应力。随着车辆的使用CVT油管可能会出现破损,极端情况下车辆行驶中CVT油液有可能飞溅到排气歧管上,有起火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70L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面差等外观问题对车辆的前大灯总成进行了调整,但未对前大灯灯光参数进行校对,造成前大灯灯光参数可能不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通过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为召回范围内的QX60检查CVT油管走向,若错误则免费更换新油管;为召回范围内的Q70L免费校对前大灯灯光参数,以消除安全隐患。
马曰:整个10月,无论是召回所涉及到的车企数量、缺陷产品数量,还是召回原因种类,都较之9月有着明显的大幅提升。但从整年度来看,2020年的缺陷汽车召回数量,依然呈现出自2017年后的逐年下滑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海消保委警示:这家新势力的产品谨慎购买
2月28日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
青浦区消保委表示,对威马汽车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的情况高度关注,并通过投诉数据分析、上门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经分析,大部分消费者购车价位在10万至20万不等,购车时间在2018年至2022年左右,其中因公司无法提供配件,汽车不能进行正常保养维修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的维权诉求和消保委的调解工作,目前威马汽车抱以回避态度,消极应对,不妥善处置消费投诉,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解决方案。根据上述情况,青浦区消保委认为该公司经营异常,售后缺失,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失信行为,对此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为徐民路308弄威马汽车大厦,目前该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品牌汽车,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青浦区消保委将持续跟进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面临多条开庭公告,原告包括多家制冷设备、汽车零部件、机械、广告公司等,案由多为买卖合同、服务合同纠纷。另外,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所持2286万股权已被冻结,该公司还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价值约1.3亿元的财产被查封、冻结。
目前威马汽车在售车型包括EX5、W6、E.5和M7共计四款车型,上险数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全年销量3.46万辆,同比下滑2.83%,销量最高车型为威马E.5,全年销量2.03万辆,同比增长328.96%。作为曾经新势力头部车企之一,如今的威马汽车正处于四面楚歌境地。几日前,因威马汽车大幅降薪、社保资金去向不明及延迟薪资发放日期等,遭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
据报道,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遭部分员工拉横幅维权。网传图片显示,疑似多名威马员工在黄冈生产基地门前拉起白色横幅(“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指责威马长期拖欠员工薪资,侵犯职工利益,要求威马结清欠薪并按照劳动合对其进行经济补偿。
除此之外也有威马员工在线上进行讨薪。威马汽车公关部员工“李如花同学“于2月25日和3月2日分别在微博发文表示,自己被威马汽车“停薪留职“,威马公司拖欠薪水、社保、公积金已超3个月,与高层沟通协商无果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威马汽车欠薪风波,2月27日,黄冈市人社局所属单位劳动保障监察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市劳动保障监察局与市人社部门已成立专班介入此事,正在受理威马员工维权事宜。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开始,威马汽车便深陷降薪裁员、债务缠身等负面消息,然而欠薪、停缴社保及公积金只是冰山一角。进入2023年以来,威马汽车工厂停摆、门店关闭等消息更是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年初,威马汽车被曝零售端几近瘫痪,大批直营展厅关门歇业,多数经销商选择退网撤店,此后一则#黄冈威马工厂几乎成空城#迅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此之前,威马温州工厂也因半年没有订单处于停产,按照之前流传的说法,该工厂会在2月8日左右复工,但该工厂未在指定时间恢复生产,与此同时多家媒体指,威马总部大楼欠租将搬离。
2月24日,威马汽车向员工发布最新沟通信,信中,威马汽车承认公司遇到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并提及将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而其余人员将安排无薪休假,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采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以上安排自2023年2月25日发薪日起实施,并随该发薪日对应的考勤周期开始生效。需要注意的是,发布沟通信时间正好是威马汽车2月份发薪日,大部分员工均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假的状态。属于复工复产人员名单、能拿到2月薪资的员工少之又少。
在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官司缠身以及资金高度紧张等负面消息下,威马汽车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至于沈晖口中的“好消息” 何时能到来谁也不知。眼下,对于威马汽车而言,最大的难关仍是“如何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员工遭“停薪留职”,吉利副总裁公开抢人
热点解读、新车资讯、行业新鲜事,请关注“Golight出行”
2月24日,威马汽车发布一则沟通信,称公司一部分人将先行复工复产,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假”,对于复工人员会尽可能保障其薪资待遇,社保方面将采取替代方案进行缴纳。
所谓“无薪休假”,也就是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停薪留职”。在此之前,威马被传将实施全员停薪留职,威马公关部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称只有部分员工如此。但无论如何,威马的资金困境直接威胁着这家车企的生存,曾经的“新势力F4”也早已被蔚小理们甩到了身后。
眼前的威马汽车,墙倒众人推。
01
员工公开讨薪,用户拉横幅维权
从去年被曝出“降薪裁员”以来,威马汽车似乎就处在摇摇欲坠的境地。从员工薪资削减至70%,取消年终奖,到如今出现的总部人去楼空、员工停薪留职传闻,威马已经成为半个身子陷入了“淘汰者名单”。
2月25日,也就是威马发布沟通信的第二天,微博上一个ID名为“李如花同学”的威马员工,向威马发起维权:在前一天晚上,该员工被领导劝说“主动离职”,理由竟是“相比他人,你更容易找到工作”。虽然他第一时间表示拒绝,但第二天他还是被限制使用企业微信、企业邮箱等办公工具。在未经员工同意且没有正式书面通知的情况下,要求员工停薪留职、更换社保主体,让这名员工十分愤怒。
在黄冈威马工厂门口,近日也有员工拉起了“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等横幅进行维权,据透露,这座工厂曾有威马员工超600人,如今已经空无一人。而在媒体的报道中,威马上海总部大楼已经成为一副空壳,去年频频制造汽车行业热点话题的威马CEO沈晖,也进入了“闭麦模式”。
新势力车企的竞争激烈异常,倒下去的不只是威马一家,去年同样陷入困境的自游家,虽然出师未捷,但至少落得个体面,全款退还用户订金并赠送纪念品,李一男至少想过留下一笔钱付遣散费、N+1,把供应商的钱还了。而威马的操作则让人难以名状。
02
吉利副总裁出面“挖人”,沈晖与老东家的恩怨
2月27日,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李如花同学”的微博并评论称: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
吉利刚刚发布新品牌“银河”,在新能源领域正在大施拳脚,从威马挖人虽然有点“趁人之危”,但更多的是家底雄厚的“老地主”对业已没落的“新贵族”的深长意味。更何况,威马CEO沈晖与吉利的渊源更是不浅。
更早之前,沈晖曾先后担任吉利控股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总监兼中国区董事长,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完成的,在汽车行业沈晖的资源很多。但与李斌、理想不同的是,沈晖对产品并不擅长。
2015年,沈晖创办威马汽车,尽管数年间融资多达400亿元,但由于产品力太弱,问题频发,市场并不买账。而且,沈晖一开始的方向就走偏了,没有像“门外汉”何小鹏那样拼命搞研发,而是直接沿袭了吉利汽车的部分零部件,虽然威马EX5刚开始销量不错,一度与蔚来并肩,但随着多款产品一同推向市场,威马汽车的研发短板彻底暴露出来。
更为致命的是,2018年吉利集团还以侵权为由将威马汽车告上法庭,索赔21亿。最终法院判决威马赔偿吉利700万元,并停止使用相关零部件图纸。
一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却用着传统车企的设计图纸,威马的开局似乎就预示了它的结局,一口气烧了数百亿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自己挖的坑。
Golight点评
如今的威马,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内忧外患如何应对,资金困境能否解决,决定了威马能不能继续生存。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都在加大力度竞争,想在这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威马的机会相当渺茫。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编辑:辛幼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GoLight,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