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相机底大一级真的压死人吗
传感器尺寸大成像就好这是硬道理,所以有了相机底大一级压死人之说。
全幅和残幅,你真的能分的出来么?
对于很多初学摄影的人来说,一定听说过全画幅和残幅的概念。
所谓的全画幅,就是指相机的传感器尺寸等同于 135 胶片尺寸 36*24mm,这个标准由柯达确定,Leica 相机的流行使它成为了行业标准并一直沿用至今。拥有这样尺寸的传感器的相机,我们称之为全画幅相机。
像我们平常看到的各家品牌的专业级相机,都是使用全画幅传感器的。
而所谓的残幅,就是指 APS-C 画幅,这一标准本来也是在胶片时代就诞生的,本意为先进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在 1996 年由柯达、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五大摄影器材厂商推出的不同于35毫米底片系统的新一代摄影系统的规范。
而众所周知的是,这一系统在胶片届还没有完全推行起来的时候,数码浪潮来袭,胶片阵亡了,也就没能流行起来。但是由于画幅较全画幅小,在传感器制造上有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因此被数码利用并推行起来,成为了入门级的首选。
APS 系统总共有三种标准,我们最常简单的就是 APS-C 标准,各家的 CMOS 的尺寸都会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在 25.1*16.7 mm 左右(但其实就算是全画幅,各家尺寸也会略有几个 mm 的不同)。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各家品牌的入门级相机,都是使用 APS-C 尺寸传感器的。
由于相机制造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很多便携式相机也都用上了 APS-C 画幅的传感器,像是 Ricoh 经典了几十年的 Ricoh GR 的两代相机。
CMOS 的尺寸对于画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另一个影响就是对于镜头焦段,像是上面的 GR 的镜头的实际焦段是 18.3mm,等效焦段则约为 28mm,而焦段又直接会影响到景深。
在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器材界,我们都知道全画幅的好,找别人帮你推荐相机的时候也都会主动推荐你购买全画幅相机。
可是,对于很多非专业的使用者,你真的能看出全画幅和残幅的区别吗?
摄影师 Manny Ortiz 就做了一个实验,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使用全画幅相机和 APS-C 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同。
为此他拍摄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他选择了两台不同的相机来拍摄同样的照片。
其中一台就是大法目前的旗舰相机 SONY A9,搭配的镜头是 85mm f/1.4 的 Gmaster 头。另一台相机同样也来自大法,APS-C 画幅的 SONY A6500,搭配的镜头是蔡司头 55mm f/1.8。
在白天拍摄照片的时候,Manny Ortiz 将 85mm G 头 的光圈设定在 f/2.8,而 55mm 的蔡司头的光圈设定在 f/1.8,使两机的景深效果能够尽量匹配。而在晚上,则通通都使用 f/1.8,也因此在夜晚的虚化效果 85mm 的要比 55mm 的大得多。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使用两台相机所拍摄的内容,光看照片的话,你能分辨的出哪张是全幅,哪张是残幅拍的么?
下面公布答案:
第一组:
上:APS-C 画幅
下:全画幅
第二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第三组:
左:APS-C 画幅
右:全画幅
第四组:
上:全画幅
下:APS-C 画幅
第五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第六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怎么样,都看出来了吗?
其实关于残幅和全幅之争由来已久,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残幅和全幅是否真的这么重要?底大一级压死人,这话我完全赞同,全幅也有着自己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可是对于多数初学者来说,对于很多只是在屏幕上去看照片的人们来说,是否一定要一步到位买全幅呢?
在这里我不发表评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相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相机只是工具,为什么还要用中画幅来拍摄?
用途不一样而已。就像火车、货车和轿车一样的区别……就这么简单………
那是给商业摄影师拍大幅广告用的
这问题问得没谁了。
是工具没错,但工具也是各有各的用途,你说是吧?
机床是工具,为啥有了普通机床,还需要精密机床、数控机床?
电脑是工具,为啥有了笔记本,还需要台式机、工作站?
武器是战争工具,为啥有了自动步枪,还需要轻重机枪;有了迫击炮,还需要榴弹炮、加农炮?有了大炮还需要导弹?
相机同理,135单反、中画幅用途不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取代。中画幅的画质135单反也是达不到的,以商业用途、风光题材为主。
不需要多说了吧?
摄影圈一直流传着“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传感器的面积直接影响了画质。目前,APS-C画幅和全画幅可以说是目前最主流的传感器尺寸,但对于一些商业摄影,或者是对画质有着进一步要求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当全画幅相机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中画幅相机,就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虽然提到中画幅,会有人想到又沉又大的后背,但富士已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富士的GFX中画幅相机系列。前段时间,富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希望GFX系列的中画幅相机能更加融入主流市场,这也是他们推出了GFX 50R的原因。
这次我们作为使用者,实际深度试用了富士的GFX 50R,不得不说,中画幅相机在成像质量上,的确是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
没那么重没那么贵 是你承受得起的中画幅
一些摄影入门用户,可能对中画幅的概念可能还有点陌生。光从名字上判断,甚至可能陷入“全画幅传感器比中画幅传感器大”的误区,但其实,中画幅相机的传感器比我们所熟知的全画幅传感器还要大,富士的GFX 50R使用的是44 33mm的5140万像素中画幅传感器,传感器面积是现在135相机的1.66倍。
当然,我们可能接下来联想到的是,面积更大的传感器,也是更高的成本,价格更贵。但富士GFX 50R作为一款中画幅相机,当前定价并不算昂贵。我们也能感受到富士希望中画幅相机变得更大众化的诚意。比定价更良心的,是富士对GFX 50R的重量控制,算上电池和存储卡,机身重量也仅775g。
不管是价格上还是体积上,这款富士GFX 50R都可以说是一台“承担的起”的中画幅相机,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沉重和昂贵。即使搭载了中画幅传感器,拥有了超越全画幅相机的画质表现,但价格上甚至可以跟全画幅旗舰机相媲美,而且在体积上也是最大程度做到了轻量级。
大底传感器的天生优势:出色的画质
回到我们最初所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之所以传感器面积对画质有直接影响,是因为传感器面积大的相机,往往具有更好的细节解析力。
基于中画幅的传感器,富士GFX 50R的传感器有效像素达到了5140万,照片的最高规格分辨率可达到8256 x 6192。高像素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最大的价值是给前期构图更多的容错空间,因为像素高的照片, 在裁切后,画面可以依然保证清晰。这种二次构图的便利,可以拯救很多摄影爱好者们不满意的照片。
而且,这样的高分辨率很适合有商业印刷需求的用户,比如需要制作海报的商业摄影师。在现在这个数码化的时代,可能很多人觉得打印照片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尤其是大幅面输出。但其实,除了商业摄影师,“有情怀”的摄影爱好者也可以考虑高像素的GFX 50R,因为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挂在家里,带给人的视觉享受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的实际拍摄中,也感受到富士GXF 50R的画质表现力。首先是最后的成像效果非常干净通透。
其次是对画面细节的保留能力,当我们截取画面中的一部分,画质依然清晰,画面的细节,包括建筑上细小的纹理、牌子上的字迹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作为一台中画幅、高像素的机器,可能有人会思考它在高感下的控噪效果,其实GFX 50R的高感表现不错,在ISO 1600下,图像也依然干净,几乎看不到任何噪点。对于一台高像素的相机来说,这样的表现十分让人满意。我们在使用GFX 50R拍摄一些室内、暗光环境时,不需要过多担心高感下的噪点。
总之,GFX 50R大底的优势非常直观地体现在了画质上。画面看起来非常干净,而且对细节的保留能力令人满意,同时,在维持了高像素高画质的基础上,这台GFX 50R的高感表现也不错,可用范围很广。不管对于商业摄影师还是摄影发烧友,甚至是对于有打印需求的用户,GFX 50R凭借优异的画质表现,肯定会打动很多人的心。
特别的不止传感器,还有胶片模拟
GFX 50R的特别,除了大尺寸的中画幅传感器,还有一点就是富士相机独有的色彩。富士和柯达是胶片时代两大胶卷和冲印商,这样的 历史 底蕴,使富士拥有出色的色彩调校。
虽然现在很多厂商的都内置了调色处理,但跟富士的比起来,还是略显稚嫩。。富士可以用数码相机模拟胶片相机的复古效果,是因为它有一套庞大的胶片色库,而这个色库,正是源于自己胶片时代的真实色彩。所以,富士的JPG图片,直出色彩就非常优秀,省去了照片导入电脑,电脑给RAW文件调色,再导出JPG这个流程。
富士GFX 50R内置多种胶片模拟,各有风格。15种模式分别是,PROVIA/标准、Velvia/鲜艳、ASTIA/柔和、经典正片、PRO Neg Hi、PRO Neg. Std、黑白、黑白+黄色滤镜、黑白+红色滤镜、黑白+绿色滤镜、SEPIA、ACROS、ACROS+黄色滤镜、ACROS+红色滤镜、ACROS+绿色滤镜。
近期富士针对GFX系列进行了固件升级。
GFX 50R又新增了“CLASSICNeg”模式,模拟经典街拍中彩色负片效果,以及“ETERNA”模式,复刻富士电影胶片中的色彩和色调。
不管是黑白、彩色,还是高饱和度、低饱和度,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每种模拟,就是一种特别的风格。
而且富士GFX 50R搭载了高级图像设置,可以自定义画面的颗粒感、饱和度。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调整过后,直接JPG照片直出,省去了后期校色的烦恼。
在这个全画幅和APS-C画幅占据主流市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觉得“中画幅”离我们很遥远,但富士把超越全画幅尺寸的传感器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而且,GFX 50R颠覆了”中画幅相机都是又贵又沉“的刻板印象,GFX 50R不止定价很良心,而且富士把它最大程度做到了轻量。
虽然GFX 50R很适合商业摄影师使用,但它绝对不是只适合商业摄影,对于一些摄影发烧友来说,也应该感受一下大底传感器的画质魅力。
相机就算是工具,谁不希望有一个好工具呢?
对此提问只想说一下;相机不但有中画幅(6X4),还有大画幅(6X6,6X7)!为什么还要用中画幅拍摄 因为"中画幅″比一般的"全画幅″(135相机)大近一倍的画面,更方便于后期的剪裁与"主题″的提炼,也就是说剪裁了部分或多部分的画画后,其留下的画面的"画质与清晰度″也不会受到影响,正如俗话说的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此受到专业与职业摄影师的青睐一特别是在"广告、封面、设计及大型户外广告″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小画幅,全画幅难达到目的与一定的效果!个人,
因为中画幅相较于全画幅和半画幅甚至残画幅来说可以有更好的画面宽容度、高感、细节、色彩表现力上面都要好很多。并且在同等的焦距下面可以有更宽阔的取景范围,在同等距离下面更大的画幅相较于小画幅有更好的焦外虚化效果。所以更为出色的工具可以为创作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俗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然作为一个使用工具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给大家提供两个思路来选择相机。
1.预算范围之内,选择更大画幅。例如8000以内基本就是半画幅了。8000-25000选择全画幅。25000以上选择中画幅。
2.使用场景之内,选择更智能方便携带。例如只是记录生活所用,方便携带,体积更小,更智能,就是首选。
说人类在进步实际指工具在进步,先进的工具能完成更复杂的工作
工具也有作用不一样的啊,,同样是战斗机,有了飞豹j10,我还是需要有更好的j20
需求不一样,有人需要劳斯莱斯,有人要坦克,就算都是顶级,用途也不一样
关于摄影领域,底大一级压死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数码相机底大一级压死人“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的画幅是怎么回事,即传感器面积越大越好“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的画幅是怎么回事,但越大也越贵。买相机买就买好“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的画幅是怎么回事的。
为什么相机底大一级压死人
相机底大,有利于成像,做到画质更好,噪点更少,因此摄影人常说相机底大一级压死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