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月动力电池:宁王还是宁王,降价解千殇
宁王动刀了。
动力电池乘联会发布1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电池独占48.7%份额,比亚迪电机遥遥领先的装车量乘联会发布1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电池独占48.7%份额,比亚迪电机遥遥领先,是镜子的另一面。既与新能源消费市场百般牵扯,又与上游材料端的供需浮沉息息相关。
1月动力电池的市场数据,早已出炉,呈现几个鲜明的规律:
➤ 受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影响,1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大幅下滑乘联会发布1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电池独占48.7%份额,比亚迪电机遥遥领先;
➤ 宁德时代仍然一家独大,但比亚迪追得也很猛;
➤ 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分化明显,涨跌不一;
➤ 磷酸铁锂的装车量仍保持较大优势,三元锂电正出让市场份额。
等不来春风,等来了降价
上周有个数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从1月3日的51.75万元/吨跌至2月25日的40.75万元/吨,跌幅21.26%。自跨入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走低,这也像暗埋的隐雷,预示着曾经“钱”途昭昭的锂矿板块,已经进入下行拐点。背后的原因是“供过于求”。1月虽特殊,但也能窥得这一事实。
参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其中,三元锂电装车量为5.4GWh,占总装车量33.7%,同比下降25.6%,环比下降52.4%;磷酸铁锂装车量为10.7GWh,占总装车量66.2%,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56.7%。展望整个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增长,但增速均会下降。比如,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预计会下降到30%-40%,而动力电池的增长速度,也会从150%下降到70%左右。
同时,锂资源的供给将更为充足。世界本不缺锂,开采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更多的锂。而且,锂资源是全球一盘大棋,澳洲有成熟的锂矿,非洲、美洲锂辉石也加入战斗,中国也有盐湖资源,供给不再是问题。另外,动力电池回收也是一门亟需加快进度的产业,也能弥补一些资源供给的问题。
不过,资本尝到过“锂价疯涨”的甜头,锂价下跌无异于“由奢入俭”,这是拿刀子割它大动脉。资本觉得无利可图的时候,也会主动减产,锂价不会一路下跌,只会动荡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区间。至于这个合理区间是多少乘联会发布1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电池独占48.7%份额,比亚迪电机遥遥领先?有人说,可能是30-40万元/吨,即会维持在供需平衡阶段;也有人说,可能下探到20万元/吨,供略大于求,更有助于新能源行业发展。
宁王的刀子,扎向的是谁乘联会发布1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电池独占48.7%份额,比亚迪电机遥遥领先?
最近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宁德时代提出了“锂矿返利”的计划,意图是与车企深度绑定,同时推动动力电池降价。大概意思是:未来三年,宁德时代所销售的动力电池,可以在年底以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进行结算。如果签订时,碳酸锂价格高了,宁德时代会向车企返还差价。但同时,车企需要承诺,约80%的电池需求量需要绑定宁德时代。
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大概是40万元,以20万元结算,宁德时代像是在“赔本赚吆喝”。但从长远的趋势看,碳酸锂价格回落,宁德时代未必承担非常大的风险。对车企而言,也在犹豫。据悉,共有8家车企收到了“锂矿返利”的方案,T字开头的公司已经拒绝了,另有3家国企系车企考虑签署,而有4家新势力观望情绪更浓,觉得优惠幅度有限。大家各有不同的立场,无非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短期看,宁德时代“主动降价”,杀伤力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代入宁德时代的视角,这件事的初衷是这样的:2023年以来,各家新能源品牌开打“价格战”,同时,国补清零,车企要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这个压力,就像皮球,消费者踢还给车企,那车企只能往上游踢,和宁德时代谈谈价格,不然,最后大家一起沉没。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蠢蠢欲动,它们愿意牺牲一部分利润,降低动力电池的价格,跻身于车企的“二供”。而车企也开心,以此挟制“一家独大的宁王”,避免被绑架。
那么,宁德时代只有自己举起“降价”的屠刀了。一方面,在附带条约中,与主流车企深度捆绑,首先保证未来三年的装车量;另一方面,宁德时代有利润空间,可以发动价格战,将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挤”出局。还有一个小点,如果宁德时代手握大量锁定的装车订单,那么,就可以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让它们让出利润,推动锂矿资源回到合理价格区间。这就是“巨头”的手段,它可以主动挑起战争。当然,从目前的反馈看,车企也不是百分百配合,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有样学样,推出了与之类似的“锂矿返利”计划,守住市场份额。其实,也没有那么好打。
写在最后
锂价走低,宁德时代举起屠刀,这些看似遥远的行业动态,最终会影响大家的购车价格。但这次是向好的趋势,电池成本势必降低,而供应链上的血雨腥风,传导到汽车消费终端,可能是更低的售价,它不香吗?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踢车帮,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电池中国占比多少
韩国一家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2022年1-5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装车量报告。
2022年5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33.7GWh,同比增长58.4%,继续维持稳定增长势头。其中,宁德时代以11.4GWh的装车量继续位列第一,同比增速高达107.7%,占据了33.9%的市场份额。
在5月的装机量排行榜中,比亚迪和韩国LG新能源的装机量均为4.2GWh,市场份额也都是12.5%,不过比亚迪同比增幅高达171.9%,而LG却同比减少了24.8%。但随着特斯拉逐渐复工复产,LG新能源的装机量也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准。
排在第四位的是日本松下,装机量为3.3 GWh,同比涨幅3.7%,市场份额从15.1%下降至9.9%。第五位SK On和第六位三星SDI均为韩国电池企业,第七至十位都是中国企业,分别为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和亿纬锂能。
也就是说,在5月的电池装机量中,前十位电池制造商,中国企业占有六席。
根据公布的数据,全球今年1-5月的电池装车量高达157.4GWh,同比增长77.3%。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车量为53.3GWh,同比大涨112.1%,占据了全球超过1/3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第二位韩国LG新能源的22.6GWh,稳坐第一的位置。
前五月的电池装车量排行里,韩国LG新能源为22.6GWh,占据14.4%的市场份额,而三位比亚迪的装车量为19GWh,12.1%的市场份额,仅比LG新能源少2.3个百分点。
日本松下、韩国SK On、三星SDI则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和第六。
不过,排在第七位的中国企业中创新航与韩国三星SDI之间的差距非常小,装机量仅差0.2GWh,市场份额的差距也只有0.1%,两者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中创新航的同比涨幅高达154.3%,而三星SDI同比仅上涨了32.5%。
前十榜单里的后三位仍然是中国企业,国轩高科、欣旺达和蜂巢能源。
总体来看,中国电池企业的装机量优势明显,六家排名前十的中国电池企业一共占据了55.8%左右的全球市场,远高于三家韩国企业25.6%的市场份额,但中国和韩国的电池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前五名的争夺上,未来的如何会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把“国产车”卖到80万,对标Model X,详解高合HiPhi X的三电系统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中国 汽车 起步较晚,所以在品牌、技术、工业体系等方面,自主品牌车型与国外车型的差距一直都是存在的。不过,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发展,这种状况在新能源市场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除了布局入门级市场的零跑、哪吒等新势力,中高端市场的蔚来、理想,以及高合 汽车 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以高合 汽车 为例,在早前的3月车市销量数据中, 旗下的高合HiPhi X以近70万元的成交均价,冲到了《50万以上豪华纯电销量榜单》前列,月度销量达到459辆,超过了奔驰EQC、红旗E-HS9等车型。 那么,把“国产车”卖到80万,高合 汽车 的实力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品牌的三电系统开始分析。
续航提升至630km,解析高合HiPhi X的电池系统
因为高合 汽车 目前在售的只有高合HiPhi X车型,所以这个品牌的三电技术如何?我们或许可以从高合HiPhi X身上寻找答案。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2022款 高合HiPhi X正式上市,作为年度新增车型,此次主要新增2款单电机长续航版车型,CLTC工况续航里程提升至630公里。
参考这台车的官方信息我们可以知道 ,高合HiPhi X配备的电池为宁德时代最新的三元锂电池,在售车型全系搭载容量为97kWh的电池组, 其中,单电机版CLTC工况续航630公里,双电机版CLTC工况续航550公里。
基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同价位的新能源车,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事实上,就时下新能源市场来看,除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也有着不错的热度。至于二者的区别,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大家可以参考《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纯电续航431km,红旗E-QM5三电系统解读》一文。
高合HiPhi X的续航表现如何?我们可以选取同价位下的两款车型进行对比, 它们分别是高合HiPhi X 2022款 创远版 6座 长续航版和Model X 2021款 双电机全轮驱动。
在高合HiPhi X的动力电池部件中,这套电池组采用了上铝合金盖板、下高强度钢板的超高强度外壳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车内电池不发生形变。
与此同时, 高合HiPhi X在电芯方面还做了防爆阀的设计,换句话说,如果 汽车 发生危险状况,电池包出现异常现象,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内部压力骤然提升 ,这组电池内部的防爆阀会自动打开泄压,防止电池包爆炸。并且,在电池内部,高合HiPhi X也内置了短路、碰撞自动断电的功能,可以很好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充电方面,高合HiPhi X 还搭载了与保时捷 Taycan 同样的 100kW 超高功率直流电快充,45 分钟即可充电完成 80%的充电;充电20分钟,续航 240 公里。对比之下,特斯拉Model X官方公布其在快充模式下,从30%电量充至80%需1个小时, 至于慢充,则需要10个小时充满。所以在充电使用体验上,高合HiPhi X的表现更占优势。
四驱版本零百加速3.9秒,体验高合HiPhi X 的电驱系统
如果说电池决定一台车跑得远不远,那么电驱将决定一台车开起来爽不爽。高合HiPhi X采用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设计方案,使驱动系统高度集成化并减小占用体积。值得一说的是,其四驱版适配的前后两台永磁同步电驱动系统由联合电子提供(博世)。
将前副车架下护板拆除后,我们可以看到全钢材质框型副车架、全铝材质多连杆悬架以及被硬材质包裹的“3合1”电驱动系统。
蓝色箭头:由复合材料构成的2组轻量化悬置;
红色箭头:“3合1”电驱动总成外设的油冷散热组件;
绿色箭头:与“3合1”电驱动外设的油冷散热组件关联的“3通”阀体
具体来看,联合电子(博世)为高合HiPhi X提供的“3合1”永磁同步电驱动系统, 参考官方的信息,这套电机最高转速16000转/分、最大输出功率22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410牛·米。 值得一说的是如果是四驱版本,则会搭载两套这样的电机系统,性能表现十分强劲,可以满足大家的用车需求。
作为对比,四驱版的特斯拉Model X还会配备后交流异步感应电机,对比前者,这种电机的优点是,最大功率大,没有退磁风险,但同样存在缺点,其缺点就是耗电量大,低速的时候电能转换率比较低,额定功率相对比较低。关于这二者的区别,大家可以参考《不喝油只充电,福特能造好电动车吗?解析福特 汽车 的三电系统》一文。
目前来看, 特斯拉Model X的电机最高转速高达18000转 ,而车辆的速度取决于电机的转速,所以二者基本可以打个平手。同时,这两台车都采用了单级变速器,车辆的前进和后退取决于电机的正反转,所以实际驾驶体验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过因为动力参数的不同,所以二者的实际驾驶表现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热管理系统,看高合HiPhi X的冬季续航
除了电池本身特性的差别,热管理系统的好用与否,同样会决定 汽车 的续航表现,尤其是在冬天这种相对恶劣的环境。这时候,有一个概念就不得不说,它就是热管理系统,例如电机行驶时产生的热量被传导至车内给车舱升温、其它大功率用电器产生的额外热量也被收集并利用,这些都是热管理系统负责的。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电动车的加热元器件是PTC,大家可以类别为电吹风,通过消耗电能产生热量,特点是用多少电就产生多少热。
而高合HiPhi X、特斯拉Model X这一类车型则应用了热泵这一种硬件配置。 不同于前者,热泵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设计打造的,它能将低温环境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环境中,换句话说,这套配置可以从气温处于零下的环境中提取热量并输送到温度在20 以上的车内, 让外界变得更冷、车内变得更暖。
高合HiPhi X搭载的“CrossLoop”热管理系统的核心就是一套间接式水介质热泵,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套系统桥接起电池、电驱和座舱的制热、制冷等多个回路,通过余热回收、能量拆解和循环利用等方法,保证各个系统都处于一种合适的温度。
不仅如此,通过主动温控,高合 HiPhi X 的电池电驱也能保持较平稳的工作状态。参考品牌的解释, 电驱动系统冷却主动温控功能,可以在不同状态下(不同驾驶模式、充电等)智能分配能量流向,为电池精准控温 。
高合HiPhi X的冬季续航表现如何?
懂车帝早前在内蒙古牙克石地区举办的“41款新能源 汽车 的冬季实测”中,就有过体现。在该次冬测实测中, 高合HiPhi X的续航测试共经历8个小时16分钟,电量由100%至归零,综合续航里程为291.2KM。 虽然续航与实际续航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最终测试表现来看,依旧排在奥迪e-tron、蔚来ES8等车型前列。
结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说自主品牌的燃油车技术落后于合资品牌,那么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表现,自主品牌车型还是比较全面的。以前面提到的高合HiPhi X为例,在影响 汽车 品质的“三电系统”上,无论是与续航相关的电池,还是与性能相关的电控,又或者是这台车的电控系统,都有着比较不错的表现。即便在特斯拉Model X面前,也有着同台比拼的实力。或许,这就是高合HiPhi X敢卖到80万的原因所在吧。
宁德时代电池第一,比亚迪电机第一?
[ 亿欧导读 ] 动力电池装机量逐渐向头部靠拢,比亚迪特斯拉紧咬电机市场份额
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均呈同比下降趋势。
7月10日,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量约35.1万辆,同比下降42.2%;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7.5MWh,同比下降41.7%。其中装机量排名前十五的动力电池企业约为17MWh,占比97.3%;电机装机量为38.67万台,排名前15的企业装机量共31.33万台,占总量的81%。
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有59家企业在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实现装机。其中,排名前20的企业装机量合计达17.3GMh,占比98.7%,几乎占据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全部份额。
从装机占比来看,排名前10的企业装机量占比均超1%,合计占比93.7%,同比提升6.3个%,动力电池装机量进一步向头部靠拢。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排名前15的企业中,装机量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仅有5家,分别是LG化学、中航锂电、松下、塔菲尔、万向一二三,其余10家企业同比表现均为负增长。
今年国产特斯拉开始量产交付后,LG化学、松下等外资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装机量大幅增长,跻身国内装机量前十阵营。其中,LG化学赶超比亚迪,位居第二名。 外资电池生产企业的加速渗透,使得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电驱动装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跌43.6%,配套电驱动产品36.4万套。
比亚迪电机装机量同比下跌67.3%,市场份额13.4%。紧随其后的特斯拉凭借Model3的坚挺出货量,拉动旗下电驱动产品一路攀升,占据了12.8%的市场份额。
三合一产品逐渐被越来越多整车厂所选择。其中,日本电产以广汽新能源为切口,销路慢慢打开,目前其配套客户中增加了广汽蔚来和吉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