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折叠屏,少数人的玩具
撰文 / Wise 财经 张楠
编辑 / 李幼薇
在屏幕被折叠后的第二年,它依然是少数人的玩具。
今天上午,华为Mate X2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开卖,正如预期的那样,在开售后几秒钟便显示无货。而对于该款产品,已有手机经销商加价至80000元。
虽然人们一直在探讨手机未来屏幕的形态,但在现在看来却依旧高不可攀。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柔性屏的良品率以及折叠形态,其次是制造成本问题。
目前,制造良品率较2年前有了一些可观的提升,但制造成本却依然没有下降,除了柔性屏外,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形态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形态分为内翻屏和外翻屏,而其中的铰链是关键的零部件,另外,屏幕本身的弯曲也会带来屏幕不平整的操作体验。
从华为到柔宇再到OPPO、小米,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地冲向了这条赛道,而作为柔性屏生产商,京东方、柔宇、三星也在柔性屏上大显身手。
如今,屏虽已折,但却少人用。
2019年,MWC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第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同期,三星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在折叠屏元年后的第二年,OPPO发布了不同于华为和三星以折叠为形态的卷轴屏手机,其展开的形态似一轴展开的画卷。时间进入到2021年,更有传闻称,小米也在研发旗下的折叠屏手机,并将有望于在今年问世。
至此,国产手机厂商中除了小米和vivo还未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外,其它厂商均已推出可以量产或概念机型。而在国际厂商中,苹果也计划于2023年推出折叠形态的手机。
“OPPO的折叠形态看似很简单,但实际并不简单,因为华为和三星所使用的是对折技术,相当于屏幕大小是固定的,只是屏幕从中间折叠,而OPPO的卷轴屏手机是要把一部分屏幕卷曲进手机,并非折叠。”OLED柔性屏研发工程师姜磊说道。
而从折叠形态上来讲,三星Fold系列和W20系列所采用的内翻屏在生产良品率以及产能上较外翻屏更高,也更易于把控。
目前,折叠屏的形态主要分为外翻、内翻、卷轴。其主要结构分为四层,分别为屏幕保护层、可弯曲柔性屏幕、软胶支撑片、转轴铰链。
这其中,转轴铰链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当前的折叠屏手机大多采用两块主机+转轴铰链的组合方式。对于两块主机的内部结构而言与非折叠手机几乎一致,也是放置主板、摄像头、电池等主要零部件的位置,在通过转轴铰链将两者相连并覆盖屏幕。
可以说,转轴铰链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个折叠屏手机,既要做到纤薄,又要把其走线、散热等100多个零部件完好地设计进去,还要考虑可靠性、用户握持感。
据悉,华为Mate X和Xs的铰链成本在40-60美元,而屏幕的成本在80美元左右,并且还要考虑良品率等问题。
有华为供应链人士向「Wise 财经 」透露称,截至目前Mate Xs的产量大概在60万台左右,而对于X2来说,由于受到芯片管控的影响,因此产能或较Mate Xs有所下降,但具体降幅不好说。“华为肯定有它自己的放货策略,但是否好抢还要看华为要放多少货了。”
华为河北地区经销商陈远告诉「Wise 财经 」,“现在市场上更多的声音是觉得Mate X2更不好抢了,因为用的是麒麟9000芯片,这个芯片的产量本身就没有多少。我得知的是这款产品的加价不会少于Mate Xs,应该会更多。”
据「Wise 财经 」从多名华为经销商处了解到,折叠屏手机的供货也是分等级进行供应,但绝大多数的华为经销商是拿不到这款产品的,他们也只能从其他经销商手中获得,并加价转出。简而言之,需要这款产品的人仍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指着这款产品来盈利。
是什么导致了折叠屏量产困难,且受众群体少呢?
价格因素占到了一多半,其次是在硬件、软件优化上的体验。无论是华为的折叠屏还是三星的折叠屏,它们的定价基本在17000元之上,这是让普通消费者无法企及的价格。
「Wise 财经 」在走访调查各大手机卖场时,更多消费者认为,他们能够接受手机的价格在1万元之内,而对于动辄高达17000元的手机无论在创新上有多大的突破,他们基本不会不考虑。另外,还有消费者称,折叠屏手机在使用中只是屏幕变大了,操作体验上与小型平板电脑无异。
“我觉得还是太贵了,就现在iPhone而言我买一台可能不到1万块,再加个几千就能买台iPad了,另外我听说折叠屏的屏幕是很贵的,坏了的话更换就要3000-4000元。”北京消费者马先生说道。
消费者王先生告诉我们,他自己体验过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从实用性上来说并没有现在非折叠屏手机这么实用,并且价格高昂使他望而却步。“之前公司发过一台,但我觉得没太大用就卖了,还挣了2万块钱,够买两台iPhone了。”
可见,绝大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实用性。
对于价格而言,这或许是现在厂商们能够给到的最大诚意了, 价格高而不下主要还是因为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良品率、研发成本。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曾谈柔性屏的工艺和生产难度。“因为屏幕弯曲之后每一层的半径不一样,长度会有差别,会发生一些变化。华为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折叠把变化的长度‘吃掉’。华为在折叠结构上投入了三年的研究时间。”
在工艺生产上,更多人会觉得只需把柔性屏安到手机上即可,但实际上这其中有复杂的工艺难度,其要比制造一台直屏幕难2-3倍,并且在生产线上的投入也要大于普通手机。尤其是其转轴铰链的制造成本,几乎是当下直屏手机价格的10倍。
对于其中的铰链部分就需要用到MIM、冲压,液态金属等多种工艺,且零部件过于繁多,精密、耐用、强度与轻薄规格均远高于笔记本电脑的转轴。且精密组装对于时间要求会更长,但经过繁琐的复杂工艺也意味着良品率达不到预期要求。
铰链对折叠屏手机来说至关重要。柔性屏幕虽然可以弯曲折叠,但柔性屏幕的铰链工艺无法达到预期则会造成其屏幕不可逆的破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
据悉,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奇鋐,三星Galaxy Fold系列折叠屏手机的铰链供应商为KH Vatec。而在屏幕方面,华为本次采用的是国产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在华为发布后的第二天,京东方股票上涨3%,或是受到利好消息的原因。
另外,铰链和柔性屏的制造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前期研发试验成本居高不下,总投入则要比普通手机高出3-5倍之多,尤其在柔性屏封装方面,其良品率还未与普通屏幕持平。“研发周期也是一个问题,包括试制的时间成本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折叠屏手机成本无法下降的主要原因。”姜磊说道。
“柔性屏的技术难题需要逐一攻克,尤其是受力方面的问题,因为屏幕需要折叠无法使用普通玻璃盖板来保护,从而改为使用高分子薄膜进行保护,所以这是柔性屏的一大难点,如何在受到应力时保持屏幕的使用性能。”吴志国所在的产线负责生产8英寸OLED柔性屏,这种尺寸的柔性屏大多在手机中使用。
而维信诺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柔性屏产品可实现外折10万次的使用寿命,按每天折叠100次计算,至少可使用3年。未来,技术方案需要不断迭代,将持续提升屏幕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能。
姜磊告诉我们,柔性屏的制造成本会随着技术不断更迭而下降,但就现在而言,屏幕的制造成本也较之前下降了不少,但手机厂商的研发成本却没有下降。
另外,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定价也一定会普通直屏手机区分开来。“手机厂商都会进入这条赛道是必然的趋势,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手机厂商发布折叠屏手机。”
2019年,时任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去MWC大会前“拿掉”了折叠屏手机,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样机拿在手里,并没有达到真正成熟商业化产品的要求。
沈义人认为,“大家觉得现在折叠屏可能是一个概念,从本质上看,它更像一个翻盖手机。主板是硬的,就会导致折叠屏的想象空间下降,电池无法折叠,也会有很多制约。我们的理解是折叠屏、柔性屏技术给手机带来形态上的变化。我觉得,折叠屏技术在目前这个阶段不会有特别大的进展,OPPO至少在今年之内是没有商用考虑。”
而在沈义人去职的7个月后,OPPO于2020未来 科技 大会中发布了卷轴形态的卷轴屏手机,其使用的也是京东方供应的OLED柔性屏。
但卷轴屏与折叠屏的形态存在本质的不同,是区别于折叠屏的又一柔性屏应用形态。而在制造工艺上,由于卷轴屏将折叠所用的铰链更换为了圆轴型的卷轴,其考验的是屏幕的耐用率与卷曲程度,制造起来相较折叠屏更为容易。
“用卷轴是一个聪明的办法,相对于折叠来说,卷轴使用的工艺较为简单,只是一个驱动马达加上卷轴即可实现,但其不像折叠屏是把屏幕固定中只从中间折叠,其考验的是柔性屏的卷曲耐力。”姜磊说道。
但目前,OPPO并未有要量产这款手机的意思,只是对外发布了该款产品的概念机,而小米也传言称要在今年发布折叠屏手机。
就目前而言,各大手机厂商的屏幕供给基本都处于合作研发的过程,比如华为则是借助京东方,而中兴、小米则是借助维信诺。
据市场机构预测,OLED柔性屏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7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2%,其中柔性OLED市场规模为566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3%。
可以预见的是,OLED柔性屏应用趋势在进一步增加,而发布或量产可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手机厂商创新力与技术实力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预测今年小米和vivo或也将发布柔性屏产品。
「Wise 财经 」分别分析了京东方与维信诺的财报,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京东方的柔性屏价格较为昂贵,主要供货于高端手机机型;维信诺的柔性屏价格较平民化,主要供货于主打性价比的手机机型。
据京东方2020年中财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为1016.88亿元。其中,净利润为24.76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6.24亿元。
在研发费用方面,截至去年中为52.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9亿元。由此可见,京东方在利润总营收上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研发费用方面却有所上升。
在现金流量方面,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方面的收入为1068.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6.1亿元。
而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方面则达到314.46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应为厂房建成并投产所致。
据维信诺2020年中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0.1亿元,净利润为-2676万元,较2019年同期营收有所上升,净利润亏损有所收窄。
在研发费用方面,截止2020年中为2.9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00万元。由此可见,维信诺在研发费用方面有所放缓,提升很小。
在现金流量方面,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方面的收入为16.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9亿元。而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方面则达到20.21亿元,减少了6.3亿元,可见维信诺在厂房建设方面也有着明显萎缩,或与厂房建成投产有一定关系。
但从京东方和维信诺在总营收和研发费用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维信诺总体趋势仍不及京东方,并且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净利润方面仍然为负。
目前,在国产柔性OLED产能方面主要集中于京东方手中,其技术几乎复制了三星的量产模式,而京东方的柔性屏也基本达到了三星量产产品的工艺需求,同时,京东方也在去年底成为了iPhone 12系列的屏幕供应商,并在今年争取iPhone 13系列的OLED屏幕订单。
除此之外,京东方在毛利方面也需要提高。过去一段时间,京东方拿出的财务数据均不太亮眼,其中政府补贴就占到了六成之多。这导致其产品的毛利过低,议价权不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
因此,这也是京东方想要打入苹果高端产业链的目的之一,希望与苹果的合作加大柔性屏的毛利率和议价权。众所周知,目前三星对于OLED柔性屏拥有足够的议价权,可以摆脱周期性影响。
“现在京东方的份额和产能都比其它国产厂商较为稳固,但自主研发的实力还是相对薄弱,京东方未来主要的目标应当是超越日韩厂商,把握国际范围内的议价权。”吴志国说道。
1月29日,京东方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150%~166%。
其中,在柔性屏方面,京东方创新推出360 内外双向弯折的柔性屏、弯折半径达到全球领先的1.0mm的折叠柔性屏、12.3英寸“滑动卷轴”形态的柔性显示产品、首款6.2英寸柔性腕带手机等创新技术和产品。
姜磊告诉我们,“OPPO卷轴屏使用的正是京东方提供的柔性屏,这也是除了折叠形式之外的一次尝试,但在屏幕工艺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力量。”
从折叠屏手机发布之日起,折叠屏便得到了上游供应链端的足够重视。
三年前,京东方在成都启动了首条6G柔性OLED生产线;在绵阳建设的第二条6G OLED生产线也于2019年开始量产;在重庆建设的第三条6G柔性OLED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4.8万片。
2020年中,维信诺在广州的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也正式建成,该产线该产线产品定位6~18英寸柔性AMOLED模组,产品涵盖曲面、折叠、穿戴和车载等应用领域。
除此之外,柔宇也在柔性屏方面大做文章。2020年最后一天,上交所披露公告显示,已受理深圳市柔宇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拟上市申请。在柔宇招股书中,此次IPO拟募资144.34亿元人民币。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柔宇公司2019年全年总收入仅为2.27亿元。2017年-2019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4.88亿元和5.86亿元。高估值、低收入、高亏损也成为柔宇上市前媒体质问最多的话题。
2014年,柔宇发布了厚度仅有0.01毫米的全柔性显示屏,引领了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产业的新潮流;2018年,柔宇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并且投产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
但时至今日,柔宇手机在市场中的反响一般,其销量不及华为Mate X系列折叠屏的三分之一,并有消息称,柔宇第一代柔派手机被多位手机经销商回收。另外,我们迄今为止也未看到其它手机厂商使用柔宇的柔性屏。
折叠屏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背后不仅有手机企业的研发努力,更有包括柔性屏、转轴铰链厂商在内的各个零部件厂商的努力。
当前,折叠形式仍在 探索 ,每家手机厂商都在研发不同形态的折叠手机,但无论怎样都是未来手机创新的一种模式。
未来,除了折叠形态、卷轴形态,我们或许还能够看见更多形态的折叠手机问世,而柔性屏技术的终极形式将是服务于整个智能硬件终端,包括可穿戴产品。
而我们也相信,它终将成为一款普罗大众能够接受的产品,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注:吴志国、陈远、姜磊均为化名。题图来源自Unsplash。
折叠屏是又一个8848?
一个人一天要在手机上花费多少时间消息称京东方将首次供货三星高端机型,或打入Galaxy折叠屏手机供应链?截至今年9月,这个数字是6.6个小时。
作为对比,4G铺开前夜的2013年,近80%的网民使用手机的时长不超过4个小时。
用户停留时间从短到长的过程中,屏幕始终是最重要的感官入口。
回溯手机产业发展史,为消息称京东方将首次供货三星高端机型,或打入Galaxy折叠屏手机供应链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 娱乐 需求,手机厂商围绕屏幕做了诸多尝试,在一轮又一轮内卷中,他们让屏幕变得足够大、让屏占比越来越高。
再到这两年,手机厂商们齐冲高端,折叠屏作为一个新物种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但自2018年诞生以来,折叠屏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至少到目前为止,它的市场潜力还远未爆发。
折叠屏也陷入了真伪需求的争议,持不看好态度的人们质疑,为了更大的屏幕,丧失掉手机原有的便捷性是否必要,何况还要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争议用四个字可以完美概括:华而不实。在过去,身背这个争议的是8848,它一度是全球手机市场的价格天花板,追求“实用奢华”,讲究材质稀有、手工工艺,定位高端人群,但这种定位与市场需求产生了偏差,最终惨淡收场。
那么问题来了,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不是“华而不实”?它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8848?
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屏幕并不是重要的卖点。
2011年小米1的发布会上,雷军重点宣扬的卖点有两个:一,最好的安卓系统手机硬件,国内双核1.5核,全球主频最快消息称京东方将首次供货三星高端机型,或打入Galaxy折叠屏手机供应链;二,首款以互联网模式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千变主题和首创的百变锁屏。
再比如,那段时间vivo的主打卖点是音质+拍照、还未死掉的金立主打卖点是续航和超薄。
2016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结束高位增长状态,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从前几年的22.4%,跌落至后面五年的5.7%。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迈入成熟期,进入存量阶段,行业也体现出了新的特征:
一是产品同质化趋向严重, 2015年雷军就曾对媒体表示,智能手机的创新到了瓶颈期; 二是厂商的差异化卖点消失了, 竞争真正进入拼刺刀的阶段,产品侧的核心卖点集体转向用户体验。
屏幕作为人机交互的最核心入口,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关于屏幕的战事也走向激烈。
我们可以将这场屏幕战事分成两种来看:一种是显性的战事,体现在屏幕尺寸、形态、屏占比等方面;另一种是隐性的战事,主要体现在显示面板上。
先来看显性的屏幕战事。
第一个阶段是大屏手机成为趋势。三星在2011年底发布了5.3英寸的GalaxyNote,定位是介于大屏幕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间的行动通讯产品,凭借着大屏手机,三星奠定了安卓旗舰地位。
再到2015年9月,苹果发布5.5英寸的iPhone 6s Plus,大屏手机正式迎来春天。iPhone 6系列也因全面拥抱大屏实现了创纪录的销量增幅。
很快,一众手机厂商加速追赶大屏潮流。东吴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2015年5.5英寸屏幕以上的手机占比不足20%,如今这个占比已经接近一半。
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屏成为新的焦点。小米MIX是潮流引领者,它的屏占比是91.3%。
围绕屏占比的提升,市场上有两种主流方案:基于屏幕显示方案优化ID、通过曲面屏实现无边框。
在对ID的优化上,手机厂商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将摄像模组置于屏幕下侧、隐藏式摄像头、滑盖式设计、双屏版、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
但这些尝试后,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实现产品迭代,仅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成了较为主流的市场选择。
对曲面屏的追逐则成了手机厂商的标配,这就回到了我们上文提到的“隐性战事”——显示面板之争。
众所周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从LCD(液晶显示技术)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现技术),至少在2016年以前,LCD都统治着手机屏幕,OLED则主要应用在播放器、数码相机、随身听等小尺寸显示器件上。
OLED面板有个最大的优势,它可以实现曲面显示。
2010年以后,三星SDC大举推进OLED技术,并在自家的高端手机领域广泛应用。再到2016年,苹果宣布采用OLED屏,并与三星签订了每年采购一亿块OLED面板的合同,OLED开始取代LCD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方案。自此,AMOLED屏幕开始在手机行业大规模商用。
当然苹果至今仍未推出曲面屏手机,它看中的是OLED屏幕更佳的显示效果,但国内的手机厂商们,瞄准的是曲面屏市场。
当时三星在整个AMOLED屏幕市场几乎垄断,2016年市场上99%的AMOLED面板出自三星,尤其是柔性屏。这一年全球柔性屏AMOLED屏幕一共为0.6亿片,三星自己就用去了五分之一,它还要向苹果供应部分柔性屏。
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在供应链管理上出现漏洞的厂商很快遇到了危机。
典型如小米,由于当时供应链的负责人得罪了三星高管,对方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屏幕,这导致小米曲面屏手机note 2的发布推迟了一年,转而选择其他供应商。
结果这款手机发布后,出现了暗斑、阴阳屏、侧面漏光等屏幕品控问题。雷军后来亲承,当时的小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关于屏幕显示的体验优化,到曲面屏这里并没有结束。
一方面,厂商们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接近百分百的屏占比,比如已经量产的小米MIX 4的屏下摄像头方案。
另一方面, 屏幕尺寸几乎没有增加空间的前提下,他们的选择是,增加一块屏幕。
2018年柔宇 科技 发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后,2019年初三星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仅仅四天后,华为也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同期,小米、苹果乃至微软等,都已经在储备折叠屏的相关技术。
当时市场上有分析称,2019年会是折叠屏的爆发元年。
按现在的进展来看,外界对折叠屏的乐观预期是一场误判。 DSCC预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计超过900万,其还预测2022年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1800万至2000万台,但即便如此,折叠屏的市场渗透率仍只有2%。
这个渗透速度有多慢?我们可以做个简单对比:
自2016年OLED屏幕流行以来,到2018年,OLED屏幕生产面积便占到了总手机屏幕生产面积的30%;预计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导致折叠屏市场进展缓慢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技术不成熟;
市面上的折叠屏方案大概分为屏幕外折、屏幕内折、屏幕向下弯折、折三折这几种方案,为了让屏幕能实现180度弯折,有两点尤为关键:屏幕本身及铰链技术。
目前来看,柔性OLED面板是折叠屏的唯一屏幕方案,但柔性屏幕在高频率、长时间的弯折下,也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影响屏幕的使用寿命。
再加上OLED屏模组本身薄且多层结构的特性,要实现出色的可折叠功能,需要在尽可能降低屏幕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增加各层结构强度,比如偏光片、屏幕盖板、薄膜、OCA胶等,技术难度较以往更大。
铰链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如何保证在更高频率的使用程度下,依旧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第二,高成本低良率;
一方面,AMOLED面板本身成本较高。据DSCC数据,三星Display7.3英寸AMOLED可折叠面板目前的生产成本接近180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降至90美元。
厂商不同的设计语言也决定,显示器制造商只能为一个品牌开发一次,模型无法复用,进一步抬高了屏幕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OLED屏幕从直面屏到曲面屏再到折叠屏,生产量率是逐步下降的。有媒体报道称,国内OLED面板良品率高的在80%左右,曲面屏则在40%-50%左右,而难度系数更高的折叠屏良率只会更低。
比如京东方在2018年三季度时,6.39寸QHD+柔性AMOLED面板良率仅仅超过10%,到四季度改善至30%。
以上也是当前折叠屏手机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
第三,应用适配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曾提到,手机操作系统对于分屏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应用、多信息处理的优化,实际上还未完全跟上。
这进而导致,如果折叠屏手机缺乏足够的出货量,应用开发者很可能缺乏为折叠屏进行优化的动力,因进一步影响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体验。
一旦折叠屏缺乏与硬件相适配的软件生态,这将成为它最大的软肋。
来到今年下半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开始变得火热起来。
先是OPPO在12月中旬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N,紧接着,荣耀在12月22日官宣即将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华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也将在12月25日发布。
此外,小米MIX Fold2消息不断,vivo传出将于明年初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苹果也有望在2023年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至此,手机行业的主流玩家都加入了这场新的屏幕战事。 但影响战事走向及折叠屏渗透率的,在短期内很可能不是手机厂商,而是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技术难题、高开发成本、低良品率,是制约折叠屏手机发展进程的重要原因,这些难题统一集中在生产端。也就是说,当前折叠屏手机最大的痛点,并不是能不能卖出去,而是能不能稳定供货,以及把质量提上来、把价格降下去。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在于屏幕,柔性OLED面板又是当前唯一的屏幕方案,因此,OLED面板产业将成为关键。
这就涉及到两个变量: 一是行业供给格局如何变,影响的是产能;二是良率爬坡的速度有多快,影响的是产品本身。
2016年以前,全球柔性OLED面板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韩国三星显示手中,市场份额超90%。
柔性OLED产线具有资本开支大、技术难度高、良率爬坡时间长等特点,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目前已基本退出柔性OLED领域的竞争。
在整体趋势上,中国OLED面板厂商将加速抢占市场。 我国自2018年起OLED份额便不断提升,未来柔性OLED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中韩两国之间展开。
现在,最有可能打破三星一家独大格局的是京东方。2020年,中国AMOLED面板在全球的市占率是13.2%,京东方柔性AMOLED面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则高达86.7%。
从产能来看,兴业证券在今年8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有25条OLED生产线投产。其中,京东方规划中的AMOLED产线共计5条,4条已经建成投产,仍有一条重庆的B12线在建,规划总产能为252K/月。
研报同时指出,若已投产产线均能达到满产,大陆产能将达到602K/月,预计占全球产能的41.7%,而若所有产线能达到满产,大陆月产能将达到922.5K/月,占全球50%左右。
也就是说,未来在柔性AMOLED面板制造环节,国产化极有可能成为趋势。此前华为Mate X及Mate xs所采用的折叠屏幕便由京东方独家供应。
但OLED本身的材料构成中,发光材料占据生产成本的31%左右——在上游材料供应环节,美、日、韩在市场上仍处于垄断地位,较难实现国产化。
抛开上游材料供应环节不谈,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预计上游面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会持续走高,良品率也将在不断试错中实现提升。
当产品成熟度逐渐提升、供应更加稳定,手机厂商的成本随之降低,终端价格也极有可能实现下降。
据DSCC数据,三星Display7.3英寸AMOLED可折叠面板目前的生产成本接近180美元,其预计到2022年可折叠屏生产成本将降至90美元。
现在折叠屏产品的降价信号已经开始显现:一两年前,折叠屏手机的发售价普遍在15000元以上,去年底,小米MIX Fold的价格是9999元,再到刚刚发布的OPPO Find N,价格已经下探至7699元。
但折叠屏手机依然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号:它到底是不是伪需求?又能不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OPPO Find N发布之前,小米MIX Fold是市面上价格最低的折叠屏手机,如今它发布不足一年,但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已经跌去了超过3000元。
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卖不动。
有媒体报道称,在二手交易平台,曾有不少人以近10万高价求购华为折叠屏Mate Xs,它的官方最低售价是16999元,但如今消费者以3000-6700元就能买到。
如此一来,关于折叠屏,摆在厂商面前的实则是一道选择题,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一款该走量的产品,还是一款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产品?
选前者,他们要担起卖不动的风险;选后者,他们无异于承认,折叠屏手机的大热是一场虚假繁荣。
[1]《OLED产业的材料机遇》,方正证券;
[2]《智能手机深度:“消费升级+创新周期”,手机供应链迎来供需革命》,东吴证券;
[3]《面板行业周期弱化,京东方未来可期》,兴业证券;
[4]《智能手机AMOLED大势所趋,显示面板行业触底回升》,国金证券;
[5]《折叠屏手机即将爆发,零组件多环节受益》,光大证券;
[6]《折叠屏手机的三重难关:量产、降价、应用生态》,界面新闻;
[7]《华为1.8万元折叠屏手机能否力挽危局?》, 财经 ;
[8]《众所期待的折叠屏手机,为啥却是被“诅咒”的?》,虎嗅;
[9]《华为P50 Pocket发布前夕:折叠屏手机价格跳水,卖场每月销售不到10台》,时代 财经
国产面板逆袭!京东方屏幕首次超越三星,华为P50Pro拿下全球第一
众所周知,三星AMOLED屏幕素质公认是顶级的,不过三星屏也有等级之分的。三星旗舰机自然是一直使用自家的顶级屏幕,比如其中M系列给的Note和Galaxy系列用,E系给国产手机用,另外一种给了苹果公司。三星Galaxy S21 Ultra 5G屏幕评测是91分,本来它是第一名,然而华为P50 Pro刚刚超越了它。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是难以置信,华为P50 Pro一举夺冠成为「新科状元」。
近日,全球某著名评测机构上线了华为P50 Pro的屏幕评测结果,该机以93分的总成绩,超越了三星旗舰机型S21 Ultra,成为全球第一,这也是京东方屏幕首次获得高分,超越三星旗舰机型屏幕表现。
据悉,华为P50 Pro搭载的京东方屏幕为6.6英寸柔性OLED面板,支持120Hz刷新率,1440Hz高频PWM调光,分辨率2700*1228。
据评测显示,华为P50 Pro的屏幕具有四大优势,即适配HDR技术的高亮度、室内和低光环境下的高易读性、流畅精准的触控,以及无闪烁的低亮度显示。同时P50 Pro屏幕存在的一些缺点,比如默认亮度不足以应对室外使用、部分场景屏幕存在轻微偏色、HDR10内容播放时低亮度细节部分缺失等。
除了室外最高亮度的使用场景,P50 Pro的屏幕都能快速和准确地调节亮度,过程比较线性,没有明显的梯度;不过环境光线迅速上升时,屏幕亮度提升有些缓慢,大角度观看时也会出现一定的亮度、对比度下降。
色彩表现上,华为P50 Pro在sRGB标准色域下呈现出了极高的色彩还原度,不过在防蓝光模式下颜色会轻微偏黄,与三星S21 Ultra表现几乎相同。
在显示效果和动态反应上,华为P50 Pro的屏幕相较前代提升明显,尤其是在播放HDR10内容时,在进度条拉动时,屏幕显示内容能够迅速响应,用户体验良好。
触控表现上,华为P50 Pro的表现同样出色,角落和边缘也能准确快速地识别,打 游戏 和浏览网页等场景下也表现流畅。不过在相册程序中浏览照片时有一定的卡顿,因此相比之前分数最高的一加9 Pro差了一分。
通过综合评测对华为P50 Pro的屏幕给出了评价:这是智能手机屏幕名副其实的新冠军,在极为均衡的表现下,仅有的几个小缺点瑕不掩瑜。
京东方近日斩获大单,首次获得三星电子智能手机供应商资格,将为三星折叠手机Galaxy M提供柔性OLED面板,这也意味着,国产显示屏在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方面都达到了三星标准。
自从2019年,华为折叠手机Mate X首次采用柔性OLED面板惊艳面世之后,各大手机厂商迅速跟进开发,柔性OLED面板就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内最新的风口,最新研发的曲面、折叠手机都不离开柔性OLED面板的支持,柔性OLED屏幕由此成为市场宠儿,销量出现暴涨。
但令人惋惜的是,柔性OLED面板虽然拥有更好的对比度以及更好的色彩还原度,但可弯曲、折叠的特性,以及耐用度上的高标准,注定了柔性OLED面板的生产技术极高,此前在这个领域一直是韩国企业的天下,三星电子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未来的柔性OLED市场巨大,受制于人的格局显然不利于国内行业的发展,为此,国内以京东方为首的厂家一直在努力,而且发展极为迅速,到2020年,京东方的全球出货量已经仅次于三星,并成功向华为手机供货。
遗憾的是,华为此后麻烦不断,京东方也在重压之下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此后,京东方将目标瞄准了三星手机,试图向拥有最先进OLED面板技术的三星供货,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有资料称,早在去年,京东方就尝试向三星S系列旗舰手机供应OLED面板,遗憾的是,最终以失败告终。时隔一年之后,京东方这次成功拿下三星订单,有望改变OLED由韩国企业主导的局面。
以京东方的生产能力,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各品牌的曲面、折叠手机价格将会出现大幅下降,对众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但也有人指出,三星电子在OLED面板领域深耕已久,京东方虽然近来发展迅速,但与三星电子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此次打入三星手机供应链,暂时还只是给三星M系列经济型手机供货,想要取代三星在高端OLED面板的地方,京东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京东方的OLED屏幕到底怎么样?
挺不错的,我用的mate20pro就是京东方的屏幕,色彩很细腻,细节表现也不错,无漏光。很多人说京东方的屏幕差,实际上只是因为京东方是国货,如果京东方是外企,就会表示京东方强强强,所以最好自己去体验下就知道了,打个比方三星oled99分,京东方oled至少95分,没那些人说的天差地别,实际使用基本无差别。
提起屏幕,相信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三星,毕竟三星这家企业在半导体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摆在那里,短期来看任何企业都难以动摇,但中国企业永不言败的精神有望在近期打破韩国垄断,有一家企业的高端屏幕正在崭露头角,它就是京东方。
相信有不少人都了解京东方的屏幕,毕竟中国有一家手机厂商很愿意在高端机型上搭载这家企业的屏幕,这家企业就是华为。 过去华为陆续在P30系列、P40系列机型上采用了京东方的OLED显示屏,另外在Mate X、Mate Xs等折叠屏设备上也选择京东方为供应商。
其实在选择京东方这件事上,华为也是有很多的苦楚的,由于华为手机从根本上影响了三星的全球地位,所以三星并不愿意为华为提供更先进的显示屏,如挖孔屏、折叠屏这种技术只能由国内厂商带个头,而京东方恰好拥有这方面的技术,所以双方达成了合作。
不过京东方过去艰难的 历史 却鲜为人知。在屏幕领域一直都在 探索 ,成立于1993年的它,诞生在中国屏幕领域一片空白的年代,那时候国内的液晶显示屏完全需要从海外进口,公开信息显示,仅2005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进口显示屏的支出就达到了4570亿美元,多达32450多亿人民币。
为了打破海外市场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京东方从成立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属于中国自己的液晶面板,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在这一过程之中京东方走了不少弯路, 甚至倾尽家当收购韩国的HYDIS公司,有投入110亿建设第五代线。
在公司还没有做出业绩之前,京东方就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很快就陷入到了困境之中,最严重时曾一年亏损33亿,幸好有国家的长期以来的支持, 从1998年到2012年期间,国家陆续以各种方式向京东方投入了超过3000亿资金。
在这14年时间里,国家大笔投入京东方却鲜有成效,创始人王东升一度被嘲讽为“国家级啃老族”,但在数年的坚持不懈之下,京东方最终取得的结果没有让人失望, 如今京东方的显示屏已经逆袭,不仅华为数款机型在使用,甚至苹果公司都动心了。
多方消息证实,苹果今年要发布四款iPhone 12,且全都会换用OLED屏幕,之所以能够保证这么大的量,是因为苹果引入了京东方和LG的屏幕。外媒报道称, 苹果即将推出的新iPhone将全部使用来自三星、京东方和LG Display的柔性OLED。
具体来说,苹果只会在6.1英寸的iPhone 12 Max上采用来自京东方和LG的显示屏,分辨率2532 x 1170,460PPI,但显然这是iPhone 12的主力机型,得益于价格和产品的表现,应该会成为一款相当畅销的爆款机型,因此对于京东方而言,算是签下了苹果的大单。
不过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证实外界这一传闻的真实性,按照计划今年iPhone的组件面板生产将会在7月底开始生产,届时一切都将真相大白,如果京东方今年真的拿下了苹果的大单,不得不说这是国产显示屏的进步,坚持多年技术立业的京东方,这次终于要在国际市场站稳了!
时值2020年的五月份中旬,相信有一直关注明美无限的果粉们应该都清楚了,最近我们已经大致上了解今年秋季 iPhone 12 系列规格和售价,其中有一个比较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四款 iPhone 都会采用 OLED 屏幕,iPhone 12 Pro 系列以就是采用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的 OLED 屏幕,不过 iPhone 12、iPhone 12 Max 则是首次搭载 OLED 屏幕机种,这两款机型则是采用国产的京东方屏幕,似乎有人不太看好这家厂商所推出的屏幕,会不会再度引起重大灾情呢?
京东方算是国内龙头面板大厂,不过近日也传出顺利打入苹果(iPhone 12和 iPhone 12 Max)和三星新机(Galaxy S和 Galaxy A 系列)的 OLED 屏幕供应链体系,甚至连同华为旗舰手机 P30Pro 就是采用京东方AMOLED 屏幕。
调研公司 DSCC 透过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 LCD 面板供应商就是“京东方”(BOE),在手机显示上也仅次于 LG ,是全球第三大手机 OLED 供应上,就能够知道这家厂商在占有率上有一定程度。
苹果会突然改由京东方成为新一代 iPhone 屏幕供应商,传是苹果为了替新 iPhone 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三星 OLED 屏幕供应依赖,也能够将手机售价压到 600到700美元,今年新款新机售价才能够比 iPhone 11 售价更低,价格会来到 649 美元(约人民币5666)。
这也并非是单一方面来源传出新 iPhone 12 将采用京东方屏幕,早在过去 ETNEWS 媒体就曾报告显示,京东方已经计划替四川的 B11 工厂OLED 工厂建立 10 条全新模组生产线,能够将显示面板直接连上智慧型手机,目前京东方也持续保持参与 iPhone OLED 开发项目。
目前全球三家面板大厂中,京东方也将会在 OLED 领域分一杯羹,更会让三星带来极大压力。
京东方屏幕技术差异
不过京东方屏幕技术还是无法追上三星、LG,那这之间差异在哪呢?
目前来说,京东方的 AMOLED 屏幕技术虽然是还无法追上三星,但是这家厂商也是持续在成长中,不过两家之间差距还是非常大,主要还是京东方拥有的 OLED 专利技术不比三星多,同时生产屏幕线也需要机床、机器,其中关键机器技术也被卡死,导致产线布局会相对比较缓慢。
目前京东方共有四条六代柔性 AMOLED 产线,在屏幕良率上还是无法顺利追上三星,所以目前三星 OLED 屏幕还是重要机种的供应商之一,不过近期有大量消息指出苹果要找京东方为 OLED 屏幕供应商,那么很有可能是京东方在技术上会有重大突破,起码 OLED 屏幕出货是没有太大问题。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原理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 OLED 很像,拥有自发光、不需背光源(Backlight)模组及彩色滤光片,集轻薄短小、精致灵敏、色彩鲜艳、省电等特性,比起 LCD 屏幕对比度高、反应快、重量轻以及更能实现 HDR 效果。
简单来说,LCD屏幕就像是在看皮影戏,光源就代表演员是在幕后隔一层皮膜看戏,如果OLED是直接演给观众看,是让我们可以直接亲眼看见。
目前不少手机厂商也都已经要用 OLED 全面取代 LCD 屏幕,不过在这之前 OLED 屏幕成本问题,也开始会浮上台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屏幕制造商透过另一种“RGB Pentile”排列方式降低成本,里面关键点在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共用子像素”。
关于 RGB PenTile
PenTile 是来自美国旧金山硅谷Clairvoyante公司所发明,能够突破RGB限制,额外增加白色,把RGBW四色变成独立像素,就能使每一个色光可以独立运作。
如今也开始有些 OLED 手机采用 RGB PenTile 白列方式,不过这与传统 OLED 的 RGB 子像素排列不同,在标准 RGB 排列每个像素都是采用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组成,不过在 PenTile 单个像素点只会有红绿货蓝绿两个子像素,PenTile 子像素数量也少了1/3。
但是 PenTile 结构排列方式反而带来省电,每个像素也能够和邻近像素搭配,不会受到 RGB 限制,虽然色彩条块减少,但是 PenTile 能够把 RGBW 每个色彩条块面积放大,就能提升像素透光度,也能维持原本该有的亮度,相对屏幕耗电就会减半。
因此分辨率增加、细节会更清晰,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也让三星最后选择用上 PenTile。
主要是三星过去曾在 Note2 上使用的 OLED 屏幕就是采用标准 RGB 排列方式,但是最后造成容易发生烙印,后续就开始出现不同排列方式来改善,其中iPhone X 使用的三星 OLED 屏幕就是采用三星 Diamond PenTile 像素排列,Apple 更是替这款屏幕命名为 Super Retina Display。
京东方OLED屏幕
至于京东方所用的 OLED 屏幕,大多数是采用“周冬雨排列”(Triangular PenTile)就是2 in 1的像素排列,特色就是将绿色子像素切成两个,目前华为 Mate20Pro 和 P30Pro 手机屏幕就是采京东方 OLED 周冬雨排列,为什么会叫“周冬雨”?主要就是子像素排列神似周冬雨的凝视的鸭子表情。
京东方也要避免三星自家的 RGBG Diamond Pentile Layout (钻石排列)专利,特别替自家的OLED屏幕上采用 RGGB-Delta 子像素排列,也可称之 Triangular PenTile 实际两家都是采用周冬雨排列。
Pentile 排列和它的变体 RGGB-Delta 排列都选择了相邻像素点共用一个蓝色子像素方案,对比标准的RGB 排列都具有像素折损的共同缺点,RGGB-Delta 排列约只有标准RGB排列的77%,而三星钻石排列则是80%。
不过周冬雨排列在某些方向的实际分辨率会下降,造成屏幕细致度、显示内容边缘偏色等不足问题,当然它有寿命较长、抗锯齿能力强等优点。
京东方 OLED 屏幕在华为手机爆发绿屏门灾情
受到大家注意京东方 OLED 屏幕问题,来自于华为 Mate 20 Pro 曾爆屏幕边缘出现了绿色调的光晕问题(简称Mate 20 Pro绿屏门),最主要原因是华为屏幕大多数采用 LG ,其次才是京东方,其中比较严重是 LG 屏幕出现问题,不过京东方 BOE 也同样会有屏幕发红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呢?华为也进一步解释是因为使用柔性 OLED 屏幕,在 OLED 像素有着独特发光的特性,高亮度的情况下不会显示绿屏,低亮度下就会出现此问题,也主要是因为屏幕侧边采用曲面屏设计,再过多层塑料薄膜挤压再一起,塑料经过弯折形成,导致原本该显示白色,不同光线和视角就会出现偏绿或偏红色,使用上没有太大影响(超霸气处理态度)。
所以 LG 屏幕也并不会比较好,就有 Mate 20 Pro 用户表示,LG屏幕和京东方屏幕在颜色表现上还是有明显差异,能够发现京东方比起LG屏幕更为鲜艳一点。
iPhone 12 如用上京东方屏幕会不会有灾情?
如果真的 iPhone 会用上京东方 OLED 屏幕,那么也很有可能会推出最新自行研发钻石排列方式,能够让显示效果趋近于三星原生的钻石排列,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这块屏幕让京东获得与苹果首度合作。
但是也别认为华为 Mate 30 Pro 就是采用京东方屏幕,显示上就会比 iPhone 更好,可不是这样,就有网民测试在 Mate30 Pro截图和 iPhone 11 Pro Max 截图,发现到 iPhone 11 Pro Max 在屏幕细致度上比起 Mate30 Pro 来得更好,同时华为在 Mate30 Pro 上依旧还无法解决曲面屏绿光问题,这个锅全被京东方给背上。
至于 iPhone 12 用上京东方屏幕,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会出现绿光问题,毕竟 iPhone 还没有用上曲面设计,甚至苹果对于每款 iPhone 都会进一步软硬件调校,屏幕校正到最佳状态,毕竟苹果可不希望新 iPhone 会发生任何灾情。
如同大家在三星手机上看见出现烙印,就在 iPhone X 发表后猛批这款 OLED 屏幕肯定也会出现烙印,那时候几乎每个人就像是被洗脑一般,将OLED与烙印直接画上等线,最后也有国外用户实测,发现 iPhone 比起三星手机不容易出现烙印问题,除非是停留在同一个画面好几个小时才有可能发生,iPhone X 到至今一般用户也都未曾出屏幕烙印问题发生,所以别太快下定论。
那么,如果你们对于苹果公司的iPhone 12使用京东方的屏幕还有什么想要说的,不妨在评论区留言给明美无限参与一起讨论吧!
说到屏幕,大部分手机用的是夏普、友达、三星、天马的屏幕,其中卖得最好的、最好用的依然是三星生产的屏幕,其次,是夏普、有达等。
其实,除了三星等的屏幕之外,京东方也在研发OLED屏幕,早在显示周期间,京东方就亮相了两款OLED屏幕,该屏幕采用COP封装技术,四边的边框都很窄。
前年,京东方成功研发出柔性屏幕,不可否认京东方发展前景不错,但是论京东方屏幕和三星的屏幕哪个显示效果更好些?论现阶段而言,无疑是三星的屏幕,京东方屏幕价格虽然足够低廉,但是在亮度上的390nit依然比不上三星的屏幕,目前也有网友吐槽说,京东方的OLED屏幕,长时间使用会显示发白、刺眼等。
京东方OLED屏幕在色差饱和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目前依旧没能实现真正的量产,而现在大部分手机厂商使用的是三星的AMOLED屏幕,如果京东方解决掉屏幕上的一些诟病,在其显示效果可能不亚于三星的屏幕。
京东方好不好不知道,LG的绿屏
周冬雨排列的P40 PRO用了一个多月,是真不错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