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特斯拉入华,或昭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合资合作2.0
6月22日,特斯拉与上海政府签署投资建厂协议,特斯拉国产化正式拉开序幕。根据当前分析称特斯拉在华存在三大软肋,开始偷师中国对手的汽车产业政策,特斯拉需要与至少一家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加上之前报道的江淮与大众合资合作,以及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新能源。显然,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合作似乎已蔚然成风。应该来讲,在这种合资合作浪潮的背后,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合资合作2.0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过渡需要合资合作新模式。
在国家坚定不移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出现不可逆转的拐点,正进入成长期。但从产业整体审视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还主要依赖于政策驱动,要改变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补贴,加速市场化转型的现状,必须立足于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活力。
就当下而言,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为中国品牌所主导。在传统汽车领域落后的中国品牌已占据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大半江山。但是客观来看,在整车设计、品牌竞争力、供应链和质量体系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与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综合竞争力仍面临多项短板,这也是当前新能源产业散乱差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而言,虽然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强,但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认知等方面存在劣势。所以,对于中国品牌和跨国品牌而言,如能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资合作,必将带来新能源产品综合体验的革新升级,从而推动中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升级。
新能源产业境况不同,无需担心合资合作重走过去“空心化”老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由于当初中国汽车企业普遍底子薄,技术、品牌、市场等各个环节毫无优势。在当时的汽车合资热潮下,中国汽车企业既是合资合作,又是跨国汽车企业的学生。
但时过境迁,今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与当年的汽车产业合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与跨国汽车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有实力和对手掰手腕,在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完全被动的境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中国品牌也已在各个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品牌布局更早,并更有实力。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走得较为超前的,基本以中国品牌为主,在纯电动还是插电式强混领域,销量的主要贡献者是自主品牌汽车。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突破50万销量,销量三甲分别被自主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斩获。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全球销量突破10万台,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总量的11%,即使和特斯拉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
合资合作2.0的核心是要中国品牌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
从中国制造2025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到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层面的良苦用心和内在逻辑可谓一脉相承。就是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积累核心技术竞争力,在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
而政策层面明确放开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数量限制,也是希望跨国汽车企业以及特斯拉等能将自身的设计、技术等核心能力带到中国,通过鲶鱼效应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而在合资合作的过程中,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等巨头显然是不愿意将主动权拱手让给中国品牌的。正如有报道称上海市政府一度牵线要特斯拉与上汽集团合作建厂,但被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给拒绝分析称特斯拉在华存在三大软肋,开始偷师中国对手了,其中显然有怕被中国伙伴偷师的顾虑。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在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合资合作中,或许很多合作利益都可以让步,甚至包括一定的投资收益分析称特斯拉在华存在三大软肋,开始偷师中国对手;但是在核心技术掌控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技术,以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重要技术,都需要保持绝对的主导,通过提升自身设计和研发能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全球化浪潮下合资合作大势所趋,对于志在引领全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同样是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而这样的合资合作,要求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改变和提升以往的合资合作模式,牢牢掌控核心技术主导权,才能最终达到既追求共赢,更能提升自身实力的战略目的。
特斯拉在华销量暴跌70%,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的?
主要是上海车展上一个女子的抗议引起的。在这次车展上,有一个女子穿着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衣服站在了特斯拉的车顶。这次车展是规模比较大的一次车展,有很多的媒体和一些车主。而这个女子无疑是造成了很大的传播效应。在他大闹车展之后,好多的短视频平台全都播了这个女子的故事。而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也就传遍了全国。在之前特斯拉是一个高科技和富人阶级的代名词。而在这次事件之后,有好多人都吐槽特斯拉刹车失灵。还有很多人特意编了一些段子。说是在路上碰见特斯拉的时候都要绕着走。因为不确定这个特斯拉会不会一直冲出去而不能刹车。
我觉得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也是必然的。因为他刹车失灵的事件一直都没有解决,有好多车主向特斯拉反映。但是他们真的是特别的傲慢,根本不给这些车主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知道他们在美国市场是不是这样。反正他们在中国市场真的是非常的蛮横无理。
甚至他们还想起诉那个大闹上海车展的女子。那个女子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抗议意见。而他们竟然想起诉人家真的是没有一点的外国人所谓的自由。他们不是所标榜什么自由,然后成天去抗议吗。怎么一到中国人抗议他们了,他们就要去起诉别人。
总之特斯拉的态度是特别不好的,在他们第1个声明发出来之后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所以中国网友全都愤怒了,特斯拉在股价大跌之后也不得不选用第2个声明,在中国道歉了。但是他依然没有选择去处理那些刹车失灵的车。那些车主也就只能够自认倒霉了。所以对于这种无良企业,他的销量肯定要下降的。不过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比较担心特斯拉会不会起诉我,那么我还是应该在所有的东西之前加上一个,我觉得这样就是我自己的主观意见,不是客观事实,那么我就有权利去表达我自己的主观意见,应该就不会被起诉的。
特斯拉在华销量大跌,导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致特斯拉销量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质量问题,另一个是减配问题!
关注特斯拉或者已经购买特斯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特斯拉自从在中国建厂并且推出特斯拉model3以来,销量一直持续的上升,曾经一度被很多人看好,而且由于本身特斯拉就属于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上市之后,很多人觉得价格也是比较亲民的,所以这也是销量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大销量的背后却产生了大量的问题。
其中质量问题是出现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特斯拉被曝出有频繁的出现加速异常、充电后车辆反应异常、甚至电池因不明原因起火等等情况,这让很多人觉得开特斯拉心里特别没有底。
另外特斯拉在配置方面的减少确实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大家看到了表面上特斯拉降价了很多,但真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便宜没好货”,在特斯拉推出的一些较为低端的车型当中,配置方面可以说是大大的缩了水,而且做工也不是很扎实,让人有一种非常敷衍的感觉。
很多网友觉得特斯拉这样做无疑是自毁前程,但其实很多这个领域的专家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特斯拉只要做出以下2点改进,就有可能重回巅峰:
1、全面解决质量问题
特斯拉虽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也有可能是埃隆马斯克比较着急募集资金导致的,但在接下来如果能够全面解决质量问题的话,特斯拉可以说依然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汽车品牌,而且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技术方面根本不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只要他想改进就没有不可能。
2、全面降价
虽然降价后的特斯拉被爆出,有很多减配或缩水的现象存在,但是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来看,特斯拉在下一步肯定依然会做出全面降价的行动,这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而在降价的过程当中,这种减配缩水的现象肯定会慢慢的被改进,因为不改进的话相当于自绝后路,聪明的特斯拉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相比于几大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有着自己的优势和领先的技术水准,虽然在几十年之后有可能被其他品牌替代,但至少在几十年之内,这个品牌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表面上来看,可能暂时存在销量下跌的状态,不过我觉得只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特斯拉依然会重新回到制高点。
发表评论